2018,主题拆解【职场软技能】读书婚姻育儿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都不知道这两点

2018-07-04  本文已影响68人  职心眼儿

文 / 董小琳

“妈妈,我吃完早饭了。”

“怎么吃这么少?”

“吃饱了。”(故意打了一个嗝)

“这也太少了!”

“真的,您看我的肚子。”(又鼓了鼓小肚子)

“告诉你,一会出门,我可什么零食都不给你买。别想留着肚子一会再吃好吃的。连正式饭都不好好吃,还想吃零食?!”

本来轻松愉快的周末早上,就这样在娟子的吼声中,结束了。

看到妈妈生气了,儿子又开始默默地拿起早点,继续吃了起来。

看着小朋友可怜兮兮的样子,娟子也感觉自己刚才太“粗暴”了。

“慢点吃,别着急。妈妈也是为你好……”

好熟悉的场景!

有个段子,相信你一定听过:

当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请静下心来默念:

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随我,随我,随我!

是啊,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可为什么会经常控制不住地,用“残暴”来对待他呢?

也许你会说,这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好。

没错,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聪明、健康、性格开朗、拥有高智商高情商……

即使用尽所有美好的词汇,恐怕也难以表达一个妈妈内心的期待。

但,好的本意,能带来好的结果吗?

下一个周末的早晨,娟的儿子故意扔了一些食物在地上:“妈妈,我都吃完了。”

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为此,小琳老师找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这本在各大排行榜上都表现出色的——《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十分推荐。书的作者,是三位兼具睿智与干练的职场宝妈,同时也都是知名的亲子教育专家。

书中不仅有很多切实有效的养育孩子方法。更是传达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真理: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熊家长

从根本上说,孩子们身上那些让人痛心疾首的毛病、缺点,90%都是在家长错误的影响、态度和教育方法下,而诞生的。

怎么办?

还好,我们遇到了这本《不急不吼》,能够及时停止错误的继续蔓延。

和孩子并肩而坐,时而玩笑,时而严肃,彼此交换观点,一起学习成长。

这场景,想想都能笑出声来……

那还等什么,赶快来看书吧。

如果你是孩子

放学了,让人头疼的作业再一次成了你和孩子之间的焦点:

“作业写完了吗?”

“我想先玩会……”

看到你要张嘴训斥孩子不务正业了,且慢!

此时,白天写报告的情景,突然跳入了你的脑海:

面对空白的文档,自己脑子里也是空空如也。

“对了,昨天下单的衣服发货了没?”

于是上淘宝,查物流,又“顺便”看了1个小时的“其他”。

“不行,得开始写报告了。”

回到文档中,写了一行题目。想起来“很有必要”收集下行业数据,于是,你又打开了度娘……

下次,在批评孩子前,我们是否该反思下自己:

如果我是他,会安安静静地先写作业吗?

孩子的表现,有哪些是被我影响的?

你是怎样的人,比你对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孩子有独立的权力

有多少家庭,在物质上一味的迁就孩子,却希望他能像个人生经验丰富的大人一样,懂事。

如果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那又该如何教会孩子懂得:现实中的成功,是要用真实的努力去争取的?

也许你会说:孩子还小,应该让着点。(多见于隔代人)

那好,下次当他“不买玩具就哭闹”,“从来不做家务”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只怪罪孩子了。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中,我讲过一个自己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他看到小朋友的玩具,也想要玩。我这个当妈的没有立刻说:“咱们也买一个/回家玩咱们自己的去/那个很好玩吗……”。

其实不管当时我说了什么,都会干扰了孩子的思考。

所以,我只问了一句:“你觉得怎么做能玩到玩具?”

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

不管孩子多大或者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和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感知。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更何况是真心爱他疼他的父母。

这是我在读过全书后,最为触动的两个观点。

除此之外,书中更是给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案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找来仔细研读。

当初,我们眼中的那个小小的生命,转眼间会走路了,会喊爸爸妈妈了,会自己穿鞋戴帽了……

他们正以成倍于成人的速度,野蛮成长着。

而作为他们的守护者、第一任的老师,如果我们停止了成长,又怎能赶上孩子的速度?又怎能有指导与教育的资本?

为了避免成为熊家长,来吧,拿起书来,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快速成长!

你和孩子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欢迎留言。

孩子,是宝妈们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END—

天津首位拆书家

拆书学院签约领拆

得到APP签约作者

《中国家庭报》专栏作者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