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嫁
她是乖巧听话懂事的招娣,和那些取名引弟、翻弟、来弟、给弟的女孩一样,她有个弟弟。
弟弟经常牙痛,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糖藏起来给弟弟吃。上学后她渐渐明白了家人为何重男轻女,弟弟为什么不用做家务。
在她母亲的认知里女人只能围着锅灶打转,男人只需要坐着等饭被端上桌。父亲从来不会进厨房,因为他自诩是个有抱负有远见的男人,洗锅拉低了他的档次。或许母亲曾经也抗争过吧,后来只能无奈地接受,她也只能教育女儿学会妥协,做个称职的家庭妇女。
十二岁时父母外出务工,她包揽了所有家务。种地、孝顺爷爷奶奶、照顾弟弟这些事在父母眼里都是她应该做的,因为她是家里的长女,她已经长大了。
在孤独无助的青春期,她无奈地成长着,她再也不是那个爱摆弄花裙子的小女孩。中考落榜,母亲剪了她的长发,撕了她的画本,指责她为什么又笨又不努力。那时,她第一次感到家庭好像一个枷锁,她想远离这个家。
复读后她考上了心仪的高中,脱离了琐碎的家务,也慢慢看清了她和别人的贫富差距。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慢慢又变得普通。母亲又搬出那一套说女孩子读书本来就不如男孩,没有灵性。她考不上大学,还是要复读。
高三时父母带着他们离开了那个小山村,进了城。弟弟长高了,变帅气了,也学会了偷偷去网吧。父母的矛盾变多了,偶尔会闹腾着离婚。高考如期而至,父亲说没关系考不上再复读吧。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并不能辅导她。
那年录取分数线很低,她还是没上线。二批补录时她居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她终于可以跑得远远的。父母为她举办了升学宴,送她去外地,这也是父母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父亲念叨着南方真漂亮,山多青翠,在学校要好好读书。
远方没有诗情画意,江南水乡也没有她的归宿。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几经折腾她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相亲。弟弟也长大了,她总得先出嫁,收些彩礼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以前母亲念叨着女儿千万不能跟人跑了,后来念叨着女儿嫁不出去。再后来她实在是烦了,便草草地和相亲对象领证了。那个人并没有给她什么,但至少没有给她什么她不想要的。
终于男方给的彩礼暂时解决了她家庭的经济危机,父母的催贷电话也少了,她做了一回孝女。实际上这场婚姻并没有让她富裕,她还是一贫如洗。穷了太久,她不敢回想从前的生活,不敢期许手里有存款。
母亲夸她能节俭持家,不像妹妹花钱如流水。她还有个妹妹,母亲的另一个女儿。妹妹比她胖点,对比她和妹妹,她们的处境实在是天壤之别。
妹妹从小不会做家务,懒惰且脾气差。小时候过年每次去亲戚家母亲都会带着她,妹妹读书时的生活费也比她多。这些,她在乎的,母亲都说因为她是姐姐。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母亲是不是就不会偏心了?仔细想想也不会,那样她会有两个弟弟,可能连读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了。
彩礼谈不妥的时候,她只收获了一句自私。没办法,她只能原谅母亲,尝试理解母亲的艰辛。在那个充满压抑抱怨的家里,任何要求都是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