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家庭》读书分享
女人,可以创造孩子,但请记住,不要让孩子成为你唯一的创造之物。你的创造力和激情不亚于任何男人,你也不需要谁的支持与许可,要勇敢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第一女人要做足够好的妈妈。
1.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在最初满足婴儿的全能幻想,顺从婴儿,及时回应他,跟他同调。当婴儿的全能幻想被充分满足后,妈妈又能适时退出,让婴儿经受适当的挫折,从而获得成长。
具体来说,就是妈妈的所有存在,都要变成适应婴儿节奏、满足婴儿需求,成为一种高度共生的状态。还要能满足婴儿的主观全能感;给婴儿适当的挫折。
2.我们在面对孩子、面对亲人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话说出口,会让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有人会说,我就是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可是和孩子的关系依然拧巴。这是一种温和而坚定地控制孩子、改造孩子,心远离了爱,看不见真实的孩子,没有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没有用爱去回应孩子,孩子感受不到被保护、被爱围绕,他内心就会无助和恐惧,所以结果就是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
3.结实的父母,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
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逐渐成为结实的人,能够接受冲突,也能够接受和解。我们也可以选择,让自由意志在关系中绽放,在关系中学会协商和妥协。
4.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是家庭权利斗争
——谁占上风,谁就更有权利教育孩子。
好的理念是要自我觉察、自我成长,学会倾听和看见,而不是去评判、去改造别人。
第二,从虚假自体走向真实体验
虚假自体的形成源于失败的母婴关系,母亲没能给予保持性环境,孩子无法在其中发展出真实自体,会恐惧失去关系,会为了保住关系而做出各种妥协,任凭这些关系伤害自己。就会表现为界限不清晰,难以拒绝别人,总是向外寻求刺激。
一个孩子,不应该因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击;一个成年人不应该因为做得不好就被亲朋好友指责。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对待。
在任何关系中,一旦有一方总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那这个人就已经丧失了主体性,爱也就不存在了,只剩下道德资本累积起来的愤怒和痛苦,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善意的回应。
第三平衡自恋维度与客体关系维度
用爱和自由养育孩子,尽量及时回应,痛快地满足孩子,不要故意制造挫折,这样做,孩子的内心自然会宽广稳定。成长需要学会对事实妥协,对挫折认栽,保持觉知。
孩子通过跟妈妈的关系,既能感受到客体是善意的、愿意满足自己的,又能感受到客体独立于自己之外,个体意志需要与外界协商。这时,孩子才能从自恋维度走向客体关系维度。
一个人内在的自由度有多大,人格的宽度就有多大。人格的宽度,最初是从父母对孩子各种行为的反应中构建起来的。
当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捍卫自己的界限,不敢提出要求时,可以向内觉察一下:是不是在投射自己的敌意,想象对方是冷漠严苛的?
然后就事论事,简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
一个真正自信、活出自我的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模式是“你好,我也好”,双方彼此陪伴,同时又各自精彩,而不是成为别人的投射对象。
一切外在的冲突都源于内心战争,凡是我们看不惯别人的地方,都是自己内在未解决的冲突在作怪。父母希望孩子具备什么品质,不要先教育孩子,自己去做,让自己先具备这种品质就好了。即使父母自己做不到,只要守住界限,不去教导孩子,孩子自己也会去不断探索、完善、扩展自己,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天性。
父母有多尊重界限,孩子就能发展出多强的链接事物本质的能力,它来源于自由;父母能在多大程度上看见孩子、回应孩子,孩子的人格稳定性就有多强,它来源于爱。
如果父母对孩子永远都是抱怨、指责,把孩子当垃圾桶,负面情绪全都抛给孩子,而自己却从来不想改变,错的永远都是孩子,孩子就会真的变成一无是处,就会极力去讨好父母,甚至出现自杀。成年后,就会无可避免地把父母的模式带到各种关系中。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简简单单、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本身。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他的情绪感受就能够被父母看见,得到父母的安抚,那么长大之后,他就会具有自我安抚和看见别人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理心”。所谓“高情商”,指的正是不评判对错,只尊重事实,尊重当下真实发生的情绪感受。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可以既不评判孩子“怎么这么无理取闹”,也不攻击自己“我是个不称职的父母”,只需要简单直接允许孩子难过,陪伴他走出负面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典范”,内心强大结实,就是论事地解决问题,不制造无谓的冲突对立。
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爱和自由的浇灌下自然生发的,它是每个人本性中潜藏的能力。不去破坏就是最好的培养。
专注力的基础源头是内心稳定地住着爱自己的人。有的孩子总是不愿意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比如写作业特别不老实,不停地说话,让父母关注他,甚至借口头疼、肚子疼,吸引父母的关注。如果这样对孩子说:“你必须安静地写10分钟作业,否则妈妈不陪你玩”,这种做法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治标不治本。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做法是,抛下所有规矩,充分投入到跟孩子的亲密互动中,充满爱地凝视他、拥抱他、回应他,把婴儿期的缺失都弥补一遍,重新养育孩子一次。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孩子少交几次作业,但是却能够换来他一生专注独处、终身学习的能力。
婴儿的发展,需要父母的专注来滋养他;而儿童的发展,只需要父母学会适时地退后,给孩子让出自由空间,让它自己探索事物,发展专注力,滋养自己。
作为女性一定要明白:万物生而有翼,而且无人可以折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