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好好学习》研讨社

此“好好学习”非彼 “好好学习”

2018-04-05  本文已影响81人  荷越
摄影-Nichole

是缘分让我们不错过

第一次在简书上看到《好好学习》这本书时,是在2018年1月10号,习惯性的思维告诉我,那种书肯定又是让我们怎样努力,怎样勤奋的鸡汤文,所以第一次的见面,就这样错过了。

两周后老公说最近网上有本书非常火,罗胖子也在大力宣传,叫《好好学习》,并且书评也非常好,好奇心的驱使下果断买了回来。回想起来与这本书还真是有缘,让我们不错过。

思维导图--《好好学习》

好了,废话不多说,回归正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给我们讲了什么呢?


摄影-Nichole

No.1 知识&临界知识
什么是知识?如果你看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思考问题的方式或做事的方法,这信息才是知识。
什么是临界知识?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你就不仅仅能解释为什么下落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像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即是临界知识

第一次看到知识定义的解释,非常震撼,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知识就是教科书上教给我们的、或者是我们从网络上学到的,又或者在我们的大脑中没有明确定义的。经过成甲老师解释,才霍然开朗,明白了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的区别。

临界知识这个词也是在成甲老师书中第一次听到,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方法、规律等。我们之所以觉得社会复杂,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没有找到解决一类事情的基本方法,同样一个问题穿不同的马甲,我们就很有可能又把它当成一个新问题处理。

No.2老鼠赛道&快车赛道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的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来自《好好学习》

反思一下,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是否也一直奔跑在“老鼠赛道”,从年头到年尾,看似忙碌,最终却一无所获。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老鼠赛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没有从已发生事件中总结经验或教训,就好比信息没有转化成知识
2.不会主动思考,没有将现在发生的事件与以往事件结合,未能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关键节点没有打通
3.没有掌握临界知识,导致每遇到一个问题都把它当新问题解决,看不透本质

就拿学习PS来说,有的人非常勤奋,不停地记老师的操作步骤,甚至老师设定的参数值,而另一部分人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听老师讲解方法,关键点才记笔记。如果让前者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做一遍,他不一定能P出好作品,因为操作步骤只能解决一张照片问题;如果让后者按照自己掌握的方法P图,甚至有可能超越老师,因为他们掌握的方法能解决一类问题。

这就是临界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前期学习临界知识速度会很慢,一旦掌握了基本理念和方法后,就会大幅提升,没有天花板。


来自《好好学习》

No.3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第一反应不是找理由反驳,要积极考虑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减少自我防卫带来不利影响。
2.以慢为快:快时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正所谓,结硬寨,打呆仗。

比如说,你对某个人第一印象很差,甚至在你的骨子里就已经把他想象成坏人,他说的话你会信吗?或者说他做的事,在别人眼里很正常,但是到你眼里,你却接受不了,这就是习惯性防卫。同样的道理,要想让自己的思想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必须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养成绿灯思维习惯。

还记得上面的那个插图吗?我们先看前边一段,临界知识的增长速度相对专业技术确实慢了很多,当达到一定时间,量变引发质变的时候,专业技术已达到天花板,而临界知识却是近似直线式上升。前几天,听了罗胖子的一堂直播课,其中就讲到,他们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好比转动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盘,刚开始纹丝不动,但是一旦转动起来,它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我们必须养成以慢为快的心态,花大力气先打通重要节点,建立牢固基础,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而起。

No.4临界知识的应用
第一、借助外部资源(给出一个问题的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尝试用更基础的知识进行解释;
第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重点并非练习,而在刻意。

比如说你想把PDCA(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应用到工作中,由于专业知识有限,你对PDCA理解不透彻,导致无从下手。此时,可以假想一下明天去赶火车,你是不是得提前买好票,计划好到火车站的方式(公交车或滴滴),提前一天收拾好行李,列所需物品清单,定好闹钟,这就是P-策划阶段;第二天,定时起床,准时到达火车站,这就是D-实施阶段;在准备出门前,我们要检查下清单中物品有没有带,尤其重要证件,身份证、火车票等,这就是C-检查阶段;如果在去火车站时,由于路上堵车误了火车,那么下次我们是不是要改进我们去火车站的方式或路线,这就是A-改进阶段。应用到工作中,我们是不是得先做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定期检查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偏离方向,对未完成的工作,我们就要分析原因,持续改进。这样思考是不是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No.5重要的临界知识:
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框架来安排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临界知识是通用的: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

在这就不对通用的临界知识一一解释,想要把这些核心的临界知识应用起来,先搞明白这些临界知识的源头,也可以采用5W1H(when / where /who /what /why /how)方法去使用。

《好好学习》书中也推荐和很多相关书籍,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在心里嘀咕,等我看完了,我要把书中相关书籍整理出来,看完后发现成甲老师太懂读者的心细了,早已把相关书籍整理好,附在书中。


来自《好好学习》
IMG_1640.JPG

《好好学习》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成甲老师用通俗易懂语言纠正了我很多思维误区,最后我只想说“此好好学习,非彼好好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