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

“老公”的态度重不重要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W5130园园

“老公”的态度重不重要

01.

一个姑娘结婚了,跟着老公回老家。

老公家的习俗是吃饭时只有男人可以上桌,女人得等男人吃完了才能吃。

姑娘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的景象,求助似的望着自己的老公。

老公没有出声,姑娘入乡随俗跟随女眷等男人们吃完了才吃。

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姑娘生了孩子当了妈,婆婆来家里帮忙,

生活习惯不同、育儿观念不同,难免有矛盾,

姑娘向老公求助,内心满怀着希望,

但一如当年吃饭上桌前的“无声”对白,

姑娘一次次地在婆媳矛盾中失去立场和支持,

一次次失望一次次伤心,最后心灰意冷。

02.

还有一个姑娘也结婚了,跟着老公回老家,

婆婆出了名的“略难相处”,姑娘很紧张。

婆婆想要“宣誓主权”,老公牵起姑娘的手,坚定又霸气:

这是我媳妇,谁也不许欺负她!

姑娘从此没有感受到任何来自小家庭外的委屈,

她和她老公今年结婚35年了,

过马路还是会被老公牵起手,一直温柔而幸福,

这姑娘是我妈,她霸气的老公是我爸。

03.

经营一个家是团队合作,

家庭幸福的关键:是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第一位,家庭才能和睦。

有时我们把婆媳矛盾归结于婆婆的界限感不清晰,

可是,往往婆婆的界限感不清晰却源自老公的“默许”态度

——即成家后应该与原生家庭建立起“界限”。

没有儿子想要面对自己妻子和母亲的冲突,更不想面对自己和母亲的冲突,

在面对母亲的“越界”时,有时更会选择将建立小家庭“界限”的重任抛给自己妻子,

但这样反而更会激化婆媳间的矛盾。

因为老公对自己老婆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自己父母对媳妇的态度。

所以才有“老公的立场直接决定老婆在家的地位”,

“只有瞧不起媳妇的丈夫,才会有瞧不起儿媳妇的婆婆”等等的金句名言。

就像故事一中的姑娘,老公的表态是“默许”,

公公婆婆自然会坚持自己的看法,

久而久之,姑娘(妻子)会感觉自己被老公的家庭排除在外:

感觉自己才是外人,心灰意冷。

04.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大约2/3的离婚是由女方提出的:

很多女性在忍受多年以后,吵闹挣扎都没有改变,最后心灰意冷坚决离婚,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妻子出走综合症”。

数据显示在大多数婚姻中,妻子在结婚之后,会更快地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

更照顾老公的情绪,更希望知道老公在想什么,但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得到老公的及时回应。

得不到回应/关心的妻子慢慢抱怨了起来,或者吵闹或者沉默,

有了孩子以后慢慢把重心转移,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简直就是负能量循环。

05.

“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吵架冲出门以后,回来顺便买了个菜。”

给老婆:先有老公,后有孩子,不要只重视亲子关系忽略夫妻关系;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爱自己,势均力敌才是最好的婚姻。

给老公: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

请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关心;

请帮我分担压力,而不是成为我的压力。

我们结婚了,关键词是“我们”:

先是你的妻子,我的老公,

然后才是你的儿子,我的女儿。

“我们”不仅要在外人面前维护对方,更要在父母面前维护对方,

因为“我们”才是一家人。

“老公”的态度重不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