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开荒
“ 哪个年代到东北,很多家庭都靠自家开的荒地来解决吃饭问题。地多的是,只要你有力气可以随便开荒种地,那时候的生活真是简单又充实,感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妈妈讲到。
那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年代,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开垦荒地不仅仅是为了生计,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坚韧不拔的追求。我的父母,就是那群勇敢开拓者中的一员。夏日炎炎,汗水如瀑布般从他们的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衫,滴落在黑土地上,仿佛是对大地最真挚的祈愿。每当夕阳西下,蚊虫叮咬难以防范,抽烟的男人们可以借助烟熏来驱蚊,女人因此学会了抽烟。东北三大怪之一:大姑娘刁个焊烟袋,就是对那个年代这种现象的生动描写,但我们从来没见过妈妈抽烟。日复一日,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与暮色中拉长,又在星辰下缩短,却始终没有停下。
那时,天空总是比现在显得更加高远而清澈,但大地却远非如今这般丰饶。他们手持简陋的工具,肩扛沉重的希望,踏入了那片沉睡已久的荒野。荒地上,杂草丛生,石块遍地,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开垦的不易。然而,在父母的眼中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庭的责任。
那时的条件艰苦,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辅助,一切都得靠双手和汗水。他们学会了与自然对话,慢慢掌握了如何顺应季节的变换,如何用最原始的方式肥沃土地。每一次挥动锄头,都是对生活的一次宣誓,每一次播种,都是对希望的播种。岁月流转,那片片荒地,在父母的辛勤耕耘下,渐渐焕发了生机。它见证了父母的汗水与泪水,也见证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用双手改变生活,多年后我们从箱底翻出了当年爸爸的皮夹克和一双皮鞋,样式虽早已过时,但那种珍藏与不舍的精神深透其中。童年时光家里的收音机、自行车等也慢慢送入到我们成长的记忆中。
工作后偶然回家时,我常会站在那片父母精心开垦的土地上,心中满是感慨。那片土地,不仅滋养了我们姊妹的成长,更成为了家庭精神传承的见证,它教会了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勤劳与坚韧永远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坚实桥梁。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双双洒下的青春的汗水!不遗余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向泥土要效益供养我们,当年父母躬身稼穑的艰辛,让我一辈子铭刻在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99745/819e5928a434cb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