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里的一盏明灯清风不识字随笔

道德经(第一章)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2人  Fwx烟雨倾城

              [周]老子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门。

在这一章里,老子重点介绍了他的哲学范畴——「道」。

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是早已存在的一个问题,自古及今,它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

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

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

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道德经(第一章)

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

在《史记》中,司马迁把老子与韩非子列入同传(还附有庄子、申不害),即认为韩、庄、申「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同样认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论的。

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

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

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对「道」的解释,便倒向唯心论方面。

宋明时期的理学家同样吸取了佛学与玄学思想,对老子的「道」,仍旧作了唯心主义解释。

总之,「道」是唯物还是唯心论,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