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

2023-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杜香开花2008

2023年1月共读作业单:

阅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郑楚楚的《教育叙事如何走出困局?——将叙事作为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思考和完成以下问题:

1.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局”和“冷遇”呢?

2.为何说叙事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你是如何理解的?

3.叙事如何帮助教师实现精神重建的或如何帮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实现意义的生成?

4.教育叙事的打开方式有哪些不同的形式?何种方式更能触发深层的碰撞感触?

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借由叙事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和生命充盈丰润?

有深度、好的教育叙事,能真正发挥教育叙事的价值和意义,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读完郑楚楚的《教育叙事如何走出困局,将叙事作为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一文,了解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师为什么叙事,如何开展叙事,在怎样的情景下叙事,通过郑老师的文章,对教育叙事进行重新审思,走出教育叙事的困局,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一、教育叙事是什么

郑老师在文中多处谈到了教育叙事,那什么是教育叙事呢?

叙事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叙述一系列事件的话语(包括口头或书面),其二是叙述中的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第三层最为古老,指的仍然是一个事件,但却不是人们讲述的事件,而是人们在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

叙事的根本价值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用以展现和表达生活经验的本真状态。叙事的本质决定了它在诞生之初作为一种方法论层面工具性的研究手段被用来呈现。教育叙事作为叙事者置身于社会文化背景中,运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以故事形式来表现教育性事件的行为。

教育叙事的实质是以教育故事作为经验的材料,借助分析故事来研究教育,以故事成品来表达研究结果。是今有故事,每个教师得以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教育生活,也正是均有讲述教师得以整合教育生活的意义,塑造身份认同,实现故事与教育生命的相关建构。

二、教育叙事的价值

教育叙事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获取、分析经验素材的工具,作为一种“产品”出现在教育学视野中,更在于教师通过讲述的过程本身促进对自身的“唤醒”和对自身“存在”的关切,理解自己的教育生活及其意义,并且更进一步地,塑造自己在教育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实现自我精神的重建。叙事所具有的回顾与梳理、筛选与采择、加工与重构以及设计与规划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混沌教育生活中意义的澄清,增强教师对于教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获得自身与教育生活的和谐一致,建构个体稳定的心灵秩序,实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推进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证明、宣誓、抚慰和陶冶功能。

三、教育叙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教育生活的存在过程,就是在教育生活之中生成意义的过程,作为个体面对外部世界的能动的反应,那么叙事是如何参与教师教育生活的过程的?叙事是如何开掘、澄清、改变和重塑教师对于自身教育生活世界的理解和意义,并由此帮助教师实现精神重建的?对叙事潜在规则及其意义生成功能和作用原理的阐明,是教育叙事能够成为教师教育生活存在方式的基础。

郑老师认为,叙事有助于县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意义,可以表现为以下四种功能:回顾与梳理—意义的澄清;筛选与采择—意义的强化;加工与重构—意义的诠释;设计与规划—意义的指引;叙事的这些功能,帮助教师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获得意义的指引。

教师能够在教育叙事的事件与事件之间,自我期待与客观结果之间,建立一种自洽合乎逻辑可以接受的联结。教师能够在这种重构故事中发现遗漏的片段或忽略的例外结果,找到积极的切入点,形成一个新的,更有力量的故事,从而将遗憾转化为一种成长的契机,实现走出困境,增强内在力量,获得新生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自己生活故事的言说,教师增强了自我意识,不断得以发现和保持自我,明白了“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也正是在对未来的描绘和想象中,教师不断架构着期待中的自我,明确了“我想成为谁”“我该如何做”。叙事的存在为教师提供了生存的灯塔,为教师当下迷失的生活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指引着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自我更新和重构。正如朱小蔓先生所说:“生命故事为我们思考、现实与做到的选择提供了结构,促进成长和发展,帮助我们想象可能的未来,影响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的意义追求。”

所以,教育叙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四、教育叙事促进教师成长的多重方式

教育叙事将着力点放置在对叙事文本的解读和探究上,以“理论的升华”和“教育经验的获得”为最终目标,价值论和本体论研究取向的教育叙事更关注教师“讲述”故事的过程本身,充满了浓郁的实践关切和现实指向。故事的讲述是有技巧的,学习和领会这些技巧,能够直接影响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和感受,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成长、实现教育叙事对教师的伦理关怀。

众多学者对教育叙事的“时间”和“空间”两个重要向度,它们可以极大改善和提升教育叙事的质量和叙事体验。

通过多视角叙述,采用空间句法、移镜和意向并置的叙述技巧,教师能够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新的情节重新看待自己的处境,往往就可以开启“一扇通向新故事的门”,将自身从受限制的空间中解脱出来,实现“豁然开朗”的境界提升;而叙事时间维度的提出则转变了以往叙事过程之中单调的、单线的、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实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相互交叉。

教师叙事的情境和倾听者角色,发挥叙事的言外之意。教师通过日记、自传、反思笔记等文本形式进行书面教育叙事,我们可以尝试为教师提供“故事角”,使得教师原有“独白式”的教育叙事写作变为“公共式”地向外讲述,通过教师之间的彼此听见和看见,支持和理解,形成一个支持性社群,强化教师的内在力量。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建构一种更具有对话性质的倾听场景,通过倾听者与教师在讲述中的交流、互动,使得教师叙事背后核心内容渐渐外化,帮助教师加深和清晰对教育生活意义的理解,走出迷失和困境,重新燃起从教的希望与热诚。

2019年3月,我开始拿起笔写作,坚持到今天,共写了1236篇文章,共计160万字。当然,这三年来,我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我得到的是切合实际的专业成长。那时的写作很难,我就写课堂教学,写我和学生的故事,写课堂反思等,写一篇500字文章可能要2个小时以上。我初期遇到的写作瓶颈是写不长,内容不够丰富,有很长一段时间写不出来内容,我也有过写文章就像挤牙膏似的过日子的时候,不论多难,我都没有放弃。

正因为长期的坚持,我才有了今天的积累,才有了后来的薄发,比如2020年,我的生命叙事写了7868字,2021年,我的生命叙事写了近5000字,还获得了新网师2021年生命叙事三等奖。最重要的是写作丰盈了我的内心、生命,我真得不再惧怕写作了。现在教育写作已成了习惯。每天不论多晚都要写一篇千字文,真的是写作的习惯让我写到了今天。

将教育叙事作为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意义生成方式,通过教育叙事为教师构筑寻求教育生活宝藏、把握自我生活、追寻完满发展的舞台,并着力培育教师的叙事能力,借由叙事加深教师对教育生活意义的理解与体悟,赋予其教育生活以伦理性格。正如李政涛所说,教育叙事的增长点并不能徘徊或止步于方法论层面的经验性、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而更应当去承担其存在之重、伦理之重。唯有叙事变为一种帮助教师进行生存伦理转变,具有伦理关怀和本体意味的生命实践方式,才是深度的、好的教育叙事,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叙事的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