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乡村故事(八)从旧书摊开始
本文原创首发于简书平台,文责自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到了赶集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买旧书的摊位。对于一个当时的自己而言,这不亚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书,有些真的是旧书,看过的旧杂志。这些旧书,成堆成堆地在地上。如果碰上周末赶集,就跑到书摊前先看一上午,然后买一本喜欢的回家。
当时最喜欢的一本杂志叫《奥秘》,什么外星人、百慕大三角、恐龙、动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轮子的3R科学之问,金鸡纳树树皮可以治病等等,简直是无所不包,在加上这本杂志一贯的富有想象力的画风,让人非常着迷。
赶集的旧书市场,越来越大,大家纷纷从河北、济南或其它地方的出版社仓库里按废纸的价格把书运回当地出卖。什么书都有,函授考试用的书、小人书、杂志、长篇小说、民间故事、军事思想,建筑、宗教······村里有个邻居家里进了很多书,整整堆满了两大间房子。太幸福了,在他们家,除了吃饭和上厕所,能一声不吭整整看一天啊。
精神自由飞翔的感觉真幸福!
90年代前后,一些武侠的书籍开始出现。于是又跟着看了很多武侠书。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到了关键时刻,不由自主地翻到下一章,看到一些紧张的情节不禁为之揪心,就这样,读完了几本武侠书之后,眼睛近视了。
当时一个小小县城中,每到赶集的日子里,所有的客栈都是满的,所有的饭店也都挤满了人。全国各地的客人,都是雇佣拖挂车来拉货的。人生鼎沸,熙熙攘攘。客源,北到吉林,西到甘肃,南到上海,一个农业为主的小县城从来没有这么高光过。
但,事情总会起变化。盗版书开始出现,还出现带省略号的色情小说。贾平凹的《废都》被卖到了几十元一本。虽然客商更多了,赶集的人更多了,市场更大了,但一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股暗流。
文化执法的人来了,惊动了更上级的部门,要把这些书进行全部销毁。于是,在打谷场里,在河坝土地里,甚至在坟地里,都埋了大量的书籍。于是,有人被罚款了,有人坐牢了,有人逃跑了。
经此一事,卖书的气候没有了。大部分人都偃旗息鼓,少部分转战南北,还有人由此进入了书籍出版的正规行业。
本人,则成了一直读书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