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学最累的专业之一,但学习起来却是系统思维
大学专业议论的话题不少,有些认为专业不简单,有些是难学,有些是清闲,而有些则是比较累。课程多的压不过来气,甚至是能够把人累趴下。来看一下大学最累的专业,是怎么个累法?
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经过规模的扩大发展而来,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软件工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程序设计阶段、软件设计阶段和软件工程阶段。
1、程序设计阶段受限于当时较差的硬件条件,侧重如何设计节省空间的小规模程序,从而完成科学计算等简单功能;
2、软件设计阶段随着高级语言的出现应运而生,使得用户和开发者有了明确的区分,但是软件设计开发技术并未有较大的提升;
3、软件工程阶段开始用学科的眼光来研究整个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对整个领域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定义、细分和描述,并提出了多种软件设计实现的方法和模型。
其实说到底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教授的是一门思想。一门系统性的思想。
20世纪60年代前,计算机刚刚投入使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只是为了一个特定的应用。采用汇编语言或机器代码。系统规模小,不是系统化的开发方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编程。软件生产方式是以个人为主的。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发展迅速,软件开发急剧增长。人们将大量的资金花费在软件开发上,人们的工作生活很多都依赖于软件开发的成果。随着高级语言的出现,导致软件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来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导致其在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软件危机”爆发。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软件产品是复杂的人造系统,具有复杂性、不可见性和易变性,难以处理。
个人或小组开发小型软件非常有效的编程技术和过程,在开发大型、复杂系统时难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所以软件工程专业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法。
软件工程这门课包含十个知识领域: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管理配置、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
并且提出了软件生存周期的开发方法: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
除了生命周期的开发方法,还有结构化的开发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问题的分析法、原型化方法等等。
软件工程专业相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少,但是增加了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即能实际参与到IT企业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去,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了专门的计算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