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第三届征文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锦瑟九十九理事会推文收录

逢年话缘

2023-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五五寻梦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一月份大作文专题活动

原创文/五五寻梦  文责自负

年少轻狂曲中事,归来已是曲中人!

“哇塞!红灯笼!奶奶,这么多灯笼,我们过去看看。”

“喔!宝贝,好看,我们在这就能看见,用不着过去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即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闹元宵,门头上又圆又大的红灯笼,在白墙黑瓦的衬托中,显得分外璀璨耀眼。

年过半百的花姑,远嫁他乡,已有好多年没回过生她养她的家乡了。年前,花姑接到了闺蜜的电话,得知与她从小耍大的几个好朋友将在闺蜜家欢度元宵节。

难得一见!花姑安排好家里的事儿,带着年满五岁的孙子,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火车两个小时,回到了久别的家乡。

她们步行走进村,有意放慢脚步,边走边看,像一对游客一样,熟悉而又陌生,一步一回头……

儿时的点滴记忆便一幕一幕的在脑海里闪现。马叔家院子应该是在这儿;三奶奶家院子里的杏树也不见了;五婶儿家那精美的两座狮子头大门挑墩弄到哪儿呢?上面的那两只大灯笼可是整条巷子的指路明灯呀!

……

可任凭脑洞里的时光机如何翻转,从前的老旧小房屋、杏树梨树葡萄藤随处可见的院落,却都没了影踪。

取而代之的是,砖包到底,水泥做栋、高大明亮的墨灰瓦、乳白墙相间的房子林立在面前。

变了,一切都变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都说人走茶凉,可再凉的茶,那浸在骨子里、抹不去的浓郁香味是不会随随便便消失殆尽的。

家的原型可以不见,可它曾经有过的温馨与感伤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往往随时会以另一种形式、另一个时空随时显现,这便是回忆……

叹人生只若如初见,万千思绪归因年,往事岂能相忘于心间?

(一)父母健在的时光

三十年前,弟弟贪玩不爱读书,初中一毕业就被父亲带着做了瓦工。父亲说一不二,家教很严格。惯吃惯喝,从不惯孩子自由散漫。

在父亲的带动下,没几年,弟弟的瓦工出了徒,能自己立业谋生了。村里的人们见弟弟很标榜,许多人很爱慕。同时,也打上了给他找媳妇儿的主意。

刚开始,父母亲也不搭茬儿。一来因“儿子年龄还小,不用着急”,二来因“弟弟先娶,姐姐后嫁,不成体统”。

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诿也不是个事儿,婚姻毕竟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推的多了怕影响不好。

于是,在媒人的不断促合下,弟弟与本村的一位姑娘简单留了婚约,约定还特别声明:待姐姐找上人家,他们再完婚。

一年后,女方家怕夜长梦多,强烈要求花姑的父母亲赶紧给儿子完婚,并举行明门正娶的婚庆仪式。

花姑的父母掂量再三,见女儿执意要念书,没有找对象的心思。也怕儿子的媳妇儿被耽搁,就给儿子大操大办娶了亲。

农村的旧时乡俗,“姐姐先大,妹妹先嫁”是不正常之举,不但被人笑话,严重的是怕终身成为剩男剩女。

花姑的弟弟先娶了媳妇儿,跟“妹妹先嫁”如出一撤。这无疑给花姑造成了难以言表的心里阴影。

(二)花姑在高考前夕出事

花姑生性爱学习,从小学起,一直是班上的三好学生。

她初中毕业后,又顺利考上了高中。而花姑上高中时,毕业生想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试,考大学,必须得先参加本校举行的预选考试,正式高考的名额有限。

预选成绩达标入围,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正式统一高考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预选入围的学生比例是百分之二十。5:1,意味着全校有100名毕业生,能顺利参加正式高考的只有20名。

进了20名以内的同学,有上大学的可能性,但真正能如愿的同学当然是屈指可数的。

花姑升入高中,一面顶着“该嫁不嫁”的闲言碎语,一面冒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风险,其心里压力不言而喻。

她除了刻苦努力学习,别无选择。同班同学比穿比戴,比吃比喝,而她与他们比做题多少,比成绩高低,甚至比谁在教室坐的时长,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花姑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绩的确不错,一直名列前茅。可升到高三后,她的成绩就出现波动现象。

到了关键时候,模拟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基于她扎实的功底,预选考试也过了关,也能顺利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接下来,就是全国统一高考的前三个月的冲刺阶段。意外不幸出现了,花姑连续失眠多日,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

课堂上,冷不防她就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同学们大惊失色,而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哭过笑过平静下来接着听课或做题。

花姑的异常状态引起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高度重视,都对她作了思想沟通和心灵安抚,不仅没有实质性改变,反而有了旷课情况。

于是,老师通知了她的家长,并给出她休学的建议。父母将女儿带回家后,没有带她去正规医院进行心里上的医疗救治,而是找了个算卦先生对她进行“占卜、逼邪”等迷信救治。

“先生”说,花姑得的不是名医能看得了的病,而是一种仙病,只有“仙家”才能为她治好这种病。

花姑生病在家,被“先生”搞的云里雾里,神神秘秘。她度日如年,做梦都仍在学校教室里伏案学习。可命运无情地给花姑的人生开了道难以弥补的鸿沟。花姑遗憾地与高考擦肩而过。

(三)花姑的命运被歪打正着

那个算卦先生自称自己是“仙家”,算出花姑是在弟弟举行婚礼时,不慎被冲坏了运气。

迷信迷信,不迷不信,越迷越信。花姑的父母听了“神仙”的话,十分迷信,急着央求“神仙”赶紧给出救治办法。

“先生”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他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眼下唯一能治好女子病的,除了给她找对象出嫁出去,再无更好的办法。”

花姑在“先生”的操弄下,虚25岁那年,稀里糊涂地没领结婚证就嫁给了邻村的一个一只眼男人。男子名叫爱文,年龄比花姑大出9岁。

爱文的父亲是名赤脚医生,以行医为生,家里人口多,生活也不富裕。爱文排行老三,生下来本是个健全的孩子。

五六岁时,她守在母亲跟前看做针线活,不慎被母亲的缝衣针挑伤了眼,没得到及时救治,却造成了一只眼失明。

爱文很心细,也很爱读书,学习成绩特别好。初中毕业考到县城高中后,而因那只残疾眼,常被被同学们冷嘲热讽欺辱。善良的爱文,无奈之下,退学回家,跟父亲从了医。

由于眼有残疾,家境又不宽裕,爱文到了当婚年龄,却没能按时成婚。

歪打正着,爱文与花姑结合了,年长的爱文非常同情花姑的遭遇,又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婚姻。他对花姑关爱有加,精心呵护着。

爱文注意到,花姑虽然精神恍惚,但对书依然情有独钟。他就找书耐心陪花姑看书,稳定妻子的情绪。渐渐地,花姑的心情好了起来,便跟爱文说,她还想看高中课本。

花姑在爱文的陪伴下,病情奇迹般好转,精神不再分裂和忧郁,基本趋于正常。一年的时间内,她把高中课程学完后,并做了大量的习题。

花姑休学三年后,高考制度取消了预考环节,凡是报名的考生,也都能直接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花姑得知那个高考信息时,心想,没有领过结婚证,户口簿没有已婚二字;虚25岁,还有参加高考的资格,到了25周岁的高考限定年龄,就再也没有资格了。

她情急之下,就跟爱文商量着想去尝试一下,不想放弃最后一次机会去追梦。

爱文沉思了片刻,果断给予了支持。出奇地是,花姑以超过分数线10分的370分成绩,考上了本省一所医学专科学校。

这下,花姑要上大学成了三里五村的新闻了。有人说,爱文怕是鸡飞蛋打一场空了;可有人说,爱文是花姑的贵人。

爱文的父亲,听了街头巷宇的风声,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而父亲见爱文很淡定,也就不轻易在爱文面前表达什么。

夫妻一条心,没有人再能把花姑近在眼前的梦想火焰扑灭。爱文把花姑送进了大学,自己一边供花姑读书,一边持家守业。

(四)花姑圆了梦,失去了亲人

转眼间,花姑三年医专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三线城市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做了医生的花姑,第一时间将爱文带到市里头,安家落了户,爱文也找了一份与医疗相关的工作。

几年后,他们有了儿子,女儿两个孩子,四口之家温馨甜美。当时,由于交通通讯都不方便,花姑与爱文也忙于工作和家庭,每年只有有限的几天节假日探望亲人。

而家乡的传统风俗是,中秋节献圆月日,以及春节的除夕到初五,出嫁的女子都不得回娘家过这几天,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潜意识风俗,娘家一旦发生什么不幸运的事儿,就会怪罪到女子头上,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的痛。

花姑刚走出那年,没有也不懂得那么多讲究,还专门在八月十五那天回娘家陪父母过了个节。父母虽心里泛着嘀咕,但也没忍心拒绝女儿,知道女儿难得一见。

而过了中秋节一个月后,父亲突然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弟弟与弟媳一下子就把祸因推到姐姐身上。

此后,父亲瘫痪在炕几年,医治无效去世了。母亲也因劳累过度而突发疾病,相继离去。花姑因此被弟弟弟媳看作是娘家的克星,打发罢了爹娘后,再也不能再登娘家门一步。

父母在,家是港湾,在难也能给你留一席歇脚之地。而兄弟姊妹,千时好,万时好,一时不好全算了。在花姑的命运里,这些话都应验了。

花姑“打掉牙咽在肚里”,远居他乡一别三十多载。而今,赶上了信息网络时代,有幸与发小们有了联系。借着闺蜜们大年聚会的机遇,怀着对故土的眷恋,毅然回到了故乡。

而眼前的一切,虽翻天覆地,焕然一新,却也按耐不住花姑封存在心的酸楚涌动。任凭孙儿拉拽,也只有回眸的片刻遥相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