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荐书:《送你一颗子弹》(1)

2016-01-26  本文已影响22人  尹航欧巴
VOL.23

这本书像一首老歌,总让你想去听听看。

书籍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我的一种分类方法就是:看一遍就够看一遍不够。刘瑜的书明显是后者。看一遍就够的书籍并非没有价值,而是你在第一遍看的过程中已经把所有的激情都耗尽了,第二遍的时候已经变的没那么刺激了。就像剧透后的电影,让人提不起精神。看一遍不够的书籍在提供第一遍时候的刺激同时又附加了一些美。就像一幅画,一首歌,它们的内容和旋律已经广为人知,这些都是消耗品。但是他们承载的美却是不变的,每当你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都可以找到他们。

(上纲上线的话就说到这儿,我还是不太会用人话夸人,以后得多练练。)

回到书本身。书中收录了刘瑜2005—2009年期间的博文。一个政治学女博士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窥探一下。

有几篇文章深得我心,就像一张专辑里总有那么两三首歌会让你单曲循环很久一样。这两天就和大家聊聊这几篇文章吧。

第一章论他人即地地狱里的前两篇文章我就很喜欢,他们分别是:

渊博的人

积极的人

我一直努力成为这两种人,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甚至连接近都算不上,以后能不能达成这个愿望呢?我看悬~

作为一个女博士,似乎刘瑜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有渊博的义务。如果不知道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有什么差异,XX年份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意义,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更别说提自己是政治学女博士了。

虽不是博士,但是同样的窘迫恐怕人人都经历过。我就不止一次听大学里的朋友跟我说起他们回家的时候,家里亲戚朋友是如何期待他们无所不知的。

亲戚:你在大学学什么专业啊?

TA:经济

亲戚:那你跟我说说中国现在的这个经济形势吧?

TA:......

亲戚:算了,不说那么难的了,你就给我推荐几只股票吧!

TA:......

(其他专业的读者如果有过类似经历可以给我留言,我们可以凑成一个专题!)

因为发现成不了渊博的人,刘老师也开始为自己“正名”。她在书中写到

认识到这一点后,出于嫉妒,我就开始四处散布“知识智慧无关论”。我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却是洞察力。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可能看问题很深刻,一个读书万卷的人可能分析问题狗屁不通。我甚至发明了一个更邪恶的“知识智慧负相关论”,在目睹一些知识渊博但逻辑比较混乱的人之后,我非常以偏概全地认为:渊博的人往往不需要很讲逻辑就可以赢得一场辩论,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通过例证来论证其观点。而大多数不那么渊博的人,都因为无法举出相反的例子而哑口无言,以至于渊博的人的逻辑能力得不到磨练,但事实上,例证并不是一种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

到最后她也不忘向往一下未来世界的可携带记忆硬盘,可见这些渊博的人给大家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我自己也经常因为这群渊博的人而感到深深的自卑,他们是怎么连这种事儿都知道的?这不科学啊?

如果说和渊博的人在一起,只是伤害到了知识层面的自尊心,和那些积极的人在一起,简直就是对于我整个人的否定。所以如果看到一个人特别积极,我多半会绕道而行,他们身上的光芒真能亮瞎我的双眼。

其实积极也没什么不对的,可能是我个人过于悲观了吧!我令人发指地同意刘瑜在书中说的这句话。

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咱俩在一块儿,你成天那么积极,我想跟你说说别人的坏话,都显得我无比龌龊,这日子还怎么过,咱还是井水不犯河水比较好。

其实渊博也好,积极也罢,都是我们对于完美人生的一个个定义。这些品质似乎绝对正确,而相形见绌的我们大部分人就显得特别不堪。我们虽然羡慕并且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当我们真正发现身边有这种人的时候,往往会刻意跟他们保持一段距离。

就像前两天聊到蒋方舟的那本书一样,里面有一句

他更害怕面对的勤奋乐观的残疾人。他们让普通人失去了对生活懦弱的理由。

是啊~只是普通人的我们其实真的需要一些借口去存放我们身上的那些“不正确”,“不完美”,不然活着实在太疲惫。

周末了,不用非得为了更渊博、更积极而折腾自己,偶尔宅一宅,过过不正确但是惬意的小日子其实也不错。咱们明天继续~

祝开心(^_^)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