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2020-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聆梅语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孩子们的节日到了。

每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的场景 : 金黄的麦田一望无边,火辣辣的太阳顶在头上,大人们人带着草帽、脖子里挂着湿毛巾、弯着腰、挥着镰刀在地里收麦子,小孩子也加入这火热的劳动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底六月初,天气格外晴朗,气温不断增高,麦子在这几天里迅速长熟,人们必须在几天里把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否则麦穗就会自动掉落在地上而造成损失,此时的乡村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奶奶在家喂鸡、做饭,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早上被热醒了,睁开眼一看九点多钟了,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吃完奶奶给我们留的早饭,就和弟弟妹妹一起拎着水壶、提着馒头跑到地头给大人送水、送馒头。大人说割麦得趁早,因为早上凉快,于是他们早上四五点就下地割麦子了,到十点左右温度刚刚升起的时候,他们已经奋战了五个多小时了,此时我们送来的水和馒头是最及时的补给。大人们坐在田间地头咕咚咕咚地喝水,大口大口地吃馒头,商量着这块儿麦田今天晚上或明天早上就会收完,那块儿麦田有几亩,需要多长时间收完。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完全靠人拿着镰刀手工去割。

大人们在挥汗如雨地干活,我们很想拿起镰刀去帮忙,可是他们也怕我们把自己弄伤,就坚决不让我们摸镰刀。

于是我们就坐在地头的树荫下,看蚂蚁搬东西,听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摘十几片树叶给蚂蚁盖宫殿,薅一把狗尾巴草编兔子。或者找十几穗长在树荫下还有点儿绿头的麦穗,放在掌心揉巴揉巴,吹掉麦皮后露出颗粒饱满的麦籽儿,一仰脖子全部放入嘴里,吃得满口都是麦香,惬意十足。

风吹麦浪,传来阵阵麦香,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远处的收音机里传来歌手,“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天空的朝霞还要灿烂……”那是收音机在播送城里的孩子在庆祝六一的节目。

弟弟妹妹问我:“姐,今天六一儿童节,我们在地里收麦子,城里的孩子在干啥?”我说他们也放假,但不是放麦假,学校会特意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过儿童节,父母给他们做好吃的,然后带他们去游乐场玩。弟弟妹妹听了,都羡慕无比。

日上三竿,已是正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似乎要把地面烤干,偶尔一阵风吹来,吹来的风都是一股股的热风。此时的麦穗稍微一碰就会折断而掉在地上,麦秆也太干,割下的麦子根本没办法扎成捆,于是大人就被迫回家。

大人们往上推推草帽,直起腰,收起镰刀装到布袋子里挂到架子车的车把上,把一捆一捆的麦杆儿装到车上,横着放,竖着装,斜着塞,麦秆堆得高高的,用绳子前后勒紧,架子车便成了移动的小山,晃晃悠悠地往打麦场走去。我们拎着空水壶、空篮子在后面屁颠屁颠地跟着跑。

到打麦场后,把麦秆平铺在地上,然后再回去拉,直到把上午割的麦子全部拉回来,然后拉着空架子车回家。

我们先回到家,奶奶已经满头大汗地擀好了一箩筐的面条,锅里水在烧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大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我们早已经准备了几盆清水,他们洗手洗脸洗胳膊,洗洗早已经满是盐霜的干毛巾,擦擦脖子坐下来捶捶腰、喝喝水。

我们小孩子在帮忙做饭。有的剥大蒜,有的去掐一把十三香的嫩尖儿,有的去给灶台添柴,有的择韭菜、洗韭菜。大蒜、十三香和盐巴块儿放在一起很快就捣成蒜泥,倒入搪瓷盆里,加入半盆凉开水,放入一大勺熟油,香味顿时让人垂涎三尺。水烧开了,奶奶把长长的面条下锅,煮到八分熟就出锅,(大人说这样吃着劲道,有嚼头。)然后把韭菜烫一下,和面条一起捞入凉开水里。

我们捧着一个个大瓷碗,放到案板上,奶奶拿过一个碗,熟练地把面条捞入碗里,浇上一两勺蒜汁,递给我们。洁白如玉的面条,碧绿的韭菜段儿,香气逼人的蒜汁儿,馋得我们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我们双手捧着大瓷碗给大人送过去,他们正坐在大门外一排的石头上讨论着今年的收成。看到我们端着碗来了,就会一边接过碗一边摸着我们的头,夸道:“长大了,懂事了!”然后拿起筷子翻搅几下就大口大口地、哧溜哧溜地吃起来。一碗不够,再来一碗,最后咕咚咕咚地喝上半碗面条汤,打着饱嗝,说这叫“原汤化原食。”

午饭后大家各自回屋休息。

下午三四点,暑气减弱,等我们午睡醒来的时候,大人们早已经又去地里割麦子了。

晚上,金黄的月亮高挂在天空,已经很晚了,各家的麦地里都还有人在割麦子,此时早已经没有了暑气,要不是肚子早已经咕噜咕噜直叫,大人们还会继续干下去。他们一趟一趟地把割下的麦子一大车一大车地拉回来铺到打麦场上。

几天后,各家各户的打麦场上都堆满了麦杆儿,地里剩下麦茬儿和矮矮的、嫩嫩的玉米苗或花生苗,那是人们在麦子在泛青的时候套种进去的。

拖拉机拉着石磙在麦秆上来回碾着,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欢笑声,在打麦场上回荡着,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