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为何作者做不出高考题中自己的文章? 作者之意vs读者之

2022-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闻问执行力强

【为何作者做不出高考题中自己的文章?  作者之意vs读者之意】

绪论:什么是理论?什么是文学理论?

大家好,我是闻问。

今天我偶然看到了有一个老师在讲文学理论。我就停留了一下,听了听。讲的还挺有意思的,以下的文章是他的核心内容和解释

一、何谓理论?

理论≈哲学

对现象的抽象分析概括

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1.深入思考能力(反思、批判)

2.分析现象背后本质(解读、阐释)

3.乔纳森·卡勒

①理论是分析的话语

②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③理论具有反射性,思维的思维

④理论是跨学科的

二、何为文学理论?

1.文学的“哲学”

(1)作者之意vs读者之意

(2)你是否看到一只鸡?

重点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的哲学。

第一个作者之意VS读者之意

特别有意思的就是在高考的时候,记者通常会干一件事情,就是把高考考过的文章让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来做这个题。

那通常人家作者都是做不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余华,他写了很多文章,作为考题也考过很多学生。

但真让余华本人做,他自己也是做不明白的。他很迷茫。

举个例子,文中作者为何三次提到下雨了,有什么用意?

那作者他能有什么用意,会不会是在他写文章的过程中,窗外的雨一直下,他感叹了三次。所以他就写了三遍,窗外下雨了。

然后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就使劲揣摩他的意思,他到底意欲何为,有些同学可能一写都写了很多字,有些同学想到头痛都想不出来。

这个时候,好事记者就会说,一篇文章连作者都做不出来的题目,你凭什么要求一个18岁的高中生做懂这个题目,全是扯淡,来抨击这个出题人,抨击中学语文教育是病态的,再扯到整个社会都是病态的等等。

我们不说记者做的事情如何。

我们就谈记者的这个行为,他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有这个行为,那么他主观上想的就是他认为作者对自己文章的意义有绝对的权威的阐释力。

意思就是这个文章说下雨了,作者说他写的时候没意思,那这篇文章就是没意思,有谁能比作者还了解他写的这篇文章?

这个对不对呢?有人说,当然。

但你有没有想过,作者有时候写出来的文章,写的是他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听到这我一下就忽然开朗了,有道理!

余华写书的时候都不知道书能火,为什么能火?因为大家都从书中读到了自己理解的东西,直呼妙哉!然后人传人,再然后周而复始,一个循环。

那人家余华能知道体会到这么多东西了吗,在他眼里他只是写了一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存在。

你却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正是因为他写了但是他没意识到。

我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小视频,

是记者在采访余华老师,罗翔老师也在。

当罗翔提到为啥余华会给书中女主人公名字取为林红?

是不是:“像我当时一看到这个人物, 就马上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个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招来寒雨夜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不知道是不是。”

然后余华老师听了愣了一下,笑了笑来掩饰尴尬。

网友:一开始不是,现在开始是了。[捂脸]

后面从罗翔的访谈中也能知道,他读这本书确实收获了很多东西,“真实的荒诞”、“虚无的放纵”、“真正的幸福”是可能余华都不知道的。

所以,一本书作者的意思和读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作者很有可能写出了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