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

会说话是门“技术活”,你会吗?

2017-01-05  本文已影响254人  文科升
图片来自网络

话,本来就是说给人听的。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就会越快乐。

说话是每个人每天睁开眼睛就要做的事情,我们和周围人的交流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可是,说了这么多年话,你确信自己真的会说话吗?

你有没有因为说错话而得罪朋友或者同事的经历?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说的话被别人冠名“毒舌”、“嘴上没把门”?你有没有经历过因为一番话而帮助到别人的经历?说话的效果是即时性反馈的。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他人很快就能get到。接着其效果会洋溢在别人脸上,或者藏在对方心里慢慢发酵。

古时候大臣们因为说不好话而迁怒皇帝老子的有,今天职场里因为话说不好不招领导待见的也有;当然也有许多人因为会说话讨人喜欢,因为会说话在职场、朋友圈混的阳光灿烂。由此可见,会说话绝对是一门“技术活”。

我们从婴孩时代呀呀学语开始,就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实践这么技术活。可是我们实践的对吗?以下是我读了《蔡康永说话之道》后,特别有感悟的五句话。如果对这些话也有感触,不妨找这本书来读一读。

-1-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嘴上爱抱怨,你就成了怨女/男;你嘴上爱耍贱,你就成为贱嘴;你老是说色情笑话,你就成为色眯眯怪叔叔。”所谓言由心生,即使有时候你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别人才不管呢。

乐观积极的人,说出的话总能让人感受到正能量;而消极悲观的人,与其聊天总能看到负能量;爱抱怨发牢骚的人,也经常会无意中让别人不快乐。

我们讲出来的话,常常能影响别人也能暗示自己。所以,如果你总是习惯性说“我就这样了”、“这个事我肯定干不了”、“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啊”、“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请想想这些总在别人耳边嗡嗡的话,通过它们,别人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因此,我们要告诫自己少说消极、抱怨的话语,多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提示。有了说这些话的动机的时候,先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我肯定干不了”换成“这件事我试试看”、“我怎么这么倒霉”换成“倒霉鬼又来爱我了”、“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换成“看来这事还得我来做”。

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学习说什么样的话。

-2-

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

这个其实讲的是和别人说话时的态度。“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就算这个态度只维持一顿饭的时间,也能让对方觉得“被重视”,如沐春风”

想起一个故事,上大学时一位老师出去给企业员工做人力资源培训,用的PPT是未更新的,讲出来的知识点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度。结果第二年那家企业再也没有请这位老师去上课。后来从别的老师那知道的原因,企业领导觉得他没有重视这件事,没有把这些人放在心上。那位讲课的老师心里是这么想的:“他们又不是专业人士,随便讲些概念就过去了。”

和人说话,我们言语里的语气、神态、看别人的眼神,都能透漏出我们是否重视这场谈话,是否充分尊重别人。这些,对方是能感受到的。

-3-

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  要学会倾听,判断清楚什么时候需要说 什么时候别抢答。

和别人谈话时,抢答是个很不礼貌的习惯,这会让别人觉得不受尊重。而学会倾听,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教养。

当我们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仔细倾听是最好的状态;和别人谈话时,当别人有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的情况发生时,才是需要我们及时提醒的时刻。

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如果正说话时被别人呛回去,心里是不会有良好的感受的。所以,即使你“不吐不快”,也要看时机,让别人把话讲完。

-4-

求饶有诀窍,让人不原谅你都难。

求饶是每个人都会碰上的,求饶时最主要是让对方有种尊贵的感觉,有种比你层次高出好远的感觉。这时候所求的事情也就基本成功了一半。

按照蔡康永的说法,最极端的做法是,把对方说成是“最体谅的”、“最宽厚的”、“肚量最大的”、“最开得起玩笑的”等。当然,接下来就是极力显示出自己和对方的层次差距,别人在天上,你在地下。在这种氛围下再去求人,成功率会高很多。

当然,最平常且容易被人接受的方法是,先将问题在脑海中过一遍,想出几种解决方案。这时再去找别人,用很低的姿态说出自己犯的错,以及事情的影响。然后厚着脸皮挨骂,等对方骂的差不多了,再慢慢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时候在对方心里,已经看到了你的认错态度,也看到了改错的想法,不原谅你都难。

-5-

敏感的问题,最好由不敏感的角度切入。

这是语言交际里的绝招。其实,翻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典籍,举不胜举。

我想到了中学课本里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并且说出“有再让长安君当人质的,我必然要唾在他脸上。”在此敏感时刻,同为老人的触龙面见赵太后,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谈起,和赵太后拉起家常来。最终以“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做了人质,解了赵国危机。

敏感问题,当事人必然有戒备心理。如果单刀直入,正进了其戒备之处。即使你说的是对的,别人也不一定能听进去。这就需要从不敏感的角度切入,慢慢消磨掉其戒备心,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能有不错的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