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你用对了吗?
末位淘汰制依据的是一个存优去劣的原则,在团队竞争中为了维持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淘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不能创造效益的人应该在团队中及时淘汰出去吗?如何淘汰,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末位淘汰制。也许你会说,跑在队伍最后一名的需要出局,我们需要补充新生力量,这很了解很好理解,但关键是如何选择末位。
在管理上从来没有一种最佳方案,只有使用和不适用的说法,很多企业实行末位淘汰之时,但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1、这是绩效考核中必备的制度。
被淘汰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强势的管理机制,让员工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这样强有力的竞争,使得整个单位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推陈出新的状态,整体提升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利益,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制度,但在执行上并不要求管理者一丝不苟,甚至不能变通的使用,而应该确立考核体系本身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如果考核体系本身并不公平,那么结果必然产生不了预期的好效果。
2、末位判断很重要,因为涉及到标准和排序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确定一个公正的标准来产生最为合理的排序,你还要确定一个淘汰备选的范围也就是竞争的圈子,究竟哪些人要接受这种制度的审核,而不是胡乱圈入,随心所欲,排序的标准和排序的范围,最终决定了末位的结果。
3、比例问题重点关注到底淘汰多少才比较合适?
对一个团队而言,淘汰比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产生问题,如果淘汰的比例过高,很容易导致后备力量跟不上,短期内招不到你补空缺的人员,也会加重员工的心理负担,从而人人自危,而如果淘汰的比例过低,那淘汰制度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能对团队发挥作用。
4、淘汰后的安排问题。
有些人如果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胜任,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走人。但如果他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岗位,而不是能力有问题。管理者就要考虑怎么给他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团队有义务对成员量才而用,不可简单的将他踢出局,管理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算是员工不能胜任a岗位,是否有b岗位可以适合他,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需要果断的伸出援手,帮下属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不是让他紧紧卷铺盖走人,从此不闻不问,就会伤害团队的未来利益,给员工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末位淘汰这个管理工具,您在使用中还有哪些心得,欢迎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