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懂教育吗?

2018-04-18  本文已影响17人  七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真的懂教育吗?

教育是条岔路,找准方向才能顺利前行

各位家长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很多愿意为孩子花费金钱的家长,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带孩子吃美味的食物,这些家长认为,这就是爱。但真正的爱,是愿意花费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帮助我们爱的人成长,以帮助他将来更好的生存下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愿意花时间和注意力进行学习的各位家长们,你们是真正的爱孩子,你们的孩子也会因你们的爱而茁壮成长。

今天的课程中,我们要和大家探讨一个非常基础且非常重要的话题:教育。

可能很多家长都是带着教育中的各种疑问来到我们七个朋友的课程中,比如孩子不爱学习、做事磨蹭、偷东西、撒谎、不自信等等。孩子的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很多家长也希望能通过几天的课程学几招回去收拾孩子。

但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各位家长,我们今天的课程,不是教给大家几招回去收拾孩子的,而是希望给到家长更本质的帮助,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教育,让家长能真正的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

回到刚才我们所提到的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有一棵树出问题了,原本绿油油的叶子开始变黄,现在我们想要拯救这棵树,把变黄的叶子给拔了,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根本问题不是树叶,而是改善树根、树根、水分、空气、营养等。

教育过程中也是一样,如果只关注问题,并且解决方式不太恰当,会发生什么呢?

一个孩子成绩不太好,我们可能会责备孩子、给孩子报兴趣班、严厉要求孩子、加大孩子学习的任务。但当我们这样做时,大部分的孩子会感到学习压力变大、兴趣降低、动力减弱,每天将学习视作任务,甚至视作敌人,上课更容易出现分心、开小差这样的现象,那他的成绩能提升吗?显然大多数孩子的成绩不仅不会提升,反而还会下降。

这时父母会怎么样呢?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可能依然会关注表面问题,于是更加严厉的责备和打骂,更严厉的管制和要求,更多的恶语相向。这时孩子又会发生什么?

孩子可能会非常害怕或者叛逆,当下次考试成绩不太好,回家后他敢告诉父母吗?显然不敢,所以孩子可能会撒谎,明明考了试,非说没考,明明考得不好,成绩一涂改,回家说,这次考得不错。那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父母更加的愤怒了,居然还敢撒谎,看我不好好收拾你。开始控制零花钱、控制孩子娱乐活动、对孩子要求更加严苛。孩子没有零花钱,遇到非常想要的东西会怎么办呢?可能会偷东西吧?当孩子偷东西了父母又会怎么样?

父母会更严厉的打孩子、诋毁孩子,孩子很痛苦,在家跟父母关系也不好,也得不到认可,一点都不快乐,当他稍微大些了,觉得自己能独立生存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最后孩子很可能会离家出走。

这样的情况还算好的,甚至还有很多家长由于自己不恰当的处理,导致孩子出现极端情况的。就在前两天,我们旁边的学校的一位学生,9岁,在家里看电视,妈妈责备他,不让他看电视,让他去做作业,结果孩子告诉妈妈,如果不让我看电视,我就去跳楼。妈妈不以为然,结果一转身,孩子真的从阳台上跳了下去,当场死亡。

孩子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妈妈一定非常痛苦,但现在痛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处理的不恰当,慢慢的一些小问题养成了大问题。

如果说孩子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是树的叶子,那树根到底是什么呢?

孩子的基因来自于父母,孩子的家庭环境来自于父母,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也是父母,父母才是是教育的根,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父母生病,孩子吃药,越吃越病。父母是教育的根,我们需要从自己身上入手。

父母需要学习、需要调整,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如果说父母是教育的根,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入手,那问题就来了,怎么从自己身上入手呢?我们改善教育的突破口在哪?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事是认识和理解教育。明白到底什么是教育,才能更好的做教育。当我们连教育是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能做好教育呢?

很多人对教育是有误解的,为了更好的认识教育,我们先来思考,教育不是什么?弄明白教育不是什么,能帮助我们避免很多教育的误区。

一、教育不是什么?

1、教育不是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我们见到过很多的家长,把教育作为满足自己情感需求的一种途径,心情好就对孩子万般宠溺,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十分不耐烦。

而且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将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以是否让自己开心舒服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打架、骂人、撒谎、顶撞父母、不爱学习等等情况,会发自内心的不信任孩子,甚至准备放弃孩子。

教育不是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所以不要以自己是否开心、是否舒服作为教育的标准,而是应该将自己的情感需求先放到一边,从孩子的成长来考虑,寻找能让孩子进步的教育方法。

而且也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只要我们找对了教育学习的途径,这些问题都不在话下,都是能做出改变的。

2、教育不是培养一个标准的孩子。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标准化思维,只有大家在同样的跑道上比赛才存在起跑线这个概念,许多孩子深受其害。每个人成长经历、个人优势、擅长领域都不一样,跑道不同、比赛项目不同,哪来的起跑线?

小小年纪,就给孩子报一大堆英语、奥数、兴趣班,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多少孩子现在周末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天天上补习班。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能喜欢学习吗?能有真正的兴趣吗?

还有一个典型的标准化思维,那就是比较,比较的意思是谁更接近标准,人的成长的有标准吗?每个人都不一样,哪来的标准呢?家长心目中那个神一样的别人家的孩子,让你的孩子有多痛苦你知道吗?

教育没有所谓的起跑线,也没有所谓的标准,哪怕有,也不应该是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长身上。

3、教育不是控制,不是我们想孩子怎样,他就怎样。

我一位好朋友,有一个5岁多的男孩,我认识这个孩子的时候感觉他非常活泼,很有活力,虽然有点调皮,但脑袋非常灵光,感觉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虽然见面不多,但我非常喜欢他,他妈妈对孩子不太满意,总觉得孩子有些调皮,不太听话,中间也隔了一段时间没有来往。

后来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再次见到这个孩子,他已经快7岁了,这次见面让我简直都快认不出来了,到了家里,乖乖的叫我一声叔叔,然后乖乖的给我到了杯水,然后乖乖的说了声,我去学习了,这一学就接近2个小时,中间只出来上了趟厕所。

吃晚饭的时候,这孩子帮忙盛饭、装菜、拿筷子,然后规规矩矩的坐在座位上,吃饭时也不说话,一直夹自己面前那盘菜,我看着莫名有些心酸,然后给他夹了点菜,他乖乖的回答了一声谢谢叔叔,然后埋头继续吃饭。整个过程要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我能想到的就是听话。

饭后我找到机会跟孩子聊了几句,孩子聊着聊着突然就哭了起来,嚎啕大哭,我问他怎么了?他边哭边告诉我,他很难受,但是也说不清楚为什么难受,有时候很想大哭一场,又怕妈妈担心,今天跟我聊他觉得很放心,就哭出来了。

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们做心理工作的,很容易就知道,这是孩子压抑过度了,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很容易走上极端,因为他生活的状态非常的压抑,想玩不能去玩,想吃的也不能随便吃,不想学习也必须要学习,生气了也不能发脾气,这样下去,孩子怎么能心理健康的活着呢?

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压过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向父母的控制欲妥协了,事事都听父母的。

所以,教育一定不要以孩子是否听话为标准,中国太多的父母热衷于孩子是否听话这样的教育方向了,毒害了多少的孩子啊,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听话与否,抹杀了孩子的生命力。

二、教育不仅仅是什么?

那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教育不是什么,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什么?

1、教育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升我们教育的能力。

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必不可少,但教育仅仅是解决问题吗?

前面我们也分享到,教育过程中,如果只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不太恰当,很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还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有多少孩子离家出走、自残、打架斗殴、沉迷网络,又有多少孩子,视父母为仇人,恨不得一刀杀了自己的父母,还有多少的孩子,厌恶世界、漠视他人生命、放弃自己生命。

而这些孩子,并不是生来如此的,绝大多数孩子最初都只是有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不值一提,然后父母不学习不成长,全凭自己的喜好和经验来教育孩子,慢慢的将这些问题越放越大,最终成为了孩子现在的样子。

教育,一定不只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我们家长教育的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2、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需要帮助孩子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育过程中,传递知识,非常重要,但教育仅仅是传递知识吗?

很多孩子上学时成绩还不错,出身社会后却满足不了公司的需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本质原因都是由于孩子接受知识能力还行,但获取知识的能力出了问题。

当有人教的时候,孩子成绩很好。但出身社会就没有那么多人会热心的教我们工作中的很多知识,比如如何给客户发邮件、如何和同事愉快相处、如何管理项目,这些知识都需要我们自学成才,孩子们是否能拥有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是他们能否做好这些事情的前提。

而很多孩子从小父母和老师只是给孩子传递了知识,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获取知识,导致孩子遇到新问题就完全懵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教育不只是传递知识,还需要帮助孩子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3、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习惯,还要结合孩子的特性。

教育过程中,培养习惯,也很重要,但教育仅仅是培养习惯吗?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聊天他就咨询我,怎么培养孩子的习惯,我问是什么习惯,他说让孩子安静坐下来的习惯,他告诉我,他教了很久,孩子都没学会,为这个习惯,打了孩子好几顿,孩子还是没能安静坐下来。

为了培养孩子这一类型的习惯,比如安静吃饭、安静坐下来聊天、安静看电视等等,弄得亲子关系十分恶劣,孩子有一次都动手打他妈妈了,把家里人气的够呛,最后暴打了孩子一顿,这个事才算了结。

后面我又了解了很多细节,然后发现,孩子应该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我朋友后面带孩子去检查,的确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教育中,培养习惯很重要,但不仅仅是培养习惯,还要结合孩子的特性,制定针对孩子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发挥优势,补足劣势,而不是盯着孩子劣势不断要求孩子调整习惯。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就是不停的发现孩子问题,解决问题,不停的提醒孩子好好学习,不停的培养孩子的习惯,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在做教育,而是在当测试员、闹钟、驯兽师。

三、教育是什么?

我们知道教育不是什么,不仅仅是什么,我们再来认真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

大家想知道教育起源于什么场景吗?我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可以尝试着想想。一个原始人,某一天机缘巧合之下,创造了钻木取火,吃到了更美味的食物,吓走了前来的野兽,这个能力,帮助他更好的生存了下来,他很开心,但是转念一想,我倒是开心了,我老婆孩子还不会呢,以后我死了他们怎么办?

不行,我要让他们也学会,于是开始回去嗷嗷呜呜的教,他们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语言,我们帮他们翻译一下:老婆,儿子,这样做,就能有火,能烤东西吃,好吃,能吓跑野兽。老婆孩子觉得好,就尝试钻了一下,没反应。这个原始人就教他,要这样钻,多试几次。终于,老婆孩子都学会了,开开心心的吃烤肉去了。

我们总结一下,在上面的场景中,教育诞生了,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的人,更好的生存下去。那教育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想办法帮助教育对象掌握所教这些东西。我们教育孩子,不也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更好、更幸福的生存下去吗?

那么我们来尝试给教育一个定义吧,我们知道,教,是教授的意思,即传递认知、思维、技能等;育,是培育的意思,即培养、养育,即帮助教育的对象真正获得传递给他的认知、思维、技能等。而教育起源于,生命为了更好的延续下去,从而将自身在实践、尝试的过程,通过经验和反复试错中获得的认知、思维、技能等传递给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帮助生命、种族能更好的生存、延续、发展下去。在现代高度文明社会下,简单的生存难度急剧降低,所以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而更倾向于帮助教育对象更好的生存、延续、发展下去。

仅仅传递认知、思维、技能,可以达到生存下去的目的,但很难达到更好的生存下去的目的了。时代进步太快了,今天传递给孩子的很多具体知识,谁也不能确定十年后还是否有用。甚至十年后,很多新的知识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可能弄不明白。

所以现在更好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教育对象,提升他的各方面能力,让教育对象拥有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能力,不断自我进化,以跟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以,更具备指导意义的定义应该是:将能帮助教育对象更好生存下去的各种能力,传递给教育对象,并培养和帮助他更好的掌握这些能力

即,教育应该从知识传递领域,转变为能力提升领域,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予他知识、技能,更应该让他拥有获取知识、归纳技能、提升思维方式的能力。即,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自我进化”的能力

孩子始终会跟我们分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有“终点”的,孩子拥有极强的自我进化能力,则是我们教育的终点,我们需要努力朝着“终点”前进

比如孩子拥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面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知道终点后,可以思考方向,比如什么是学习能力,什么是足够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中包含了什么内容,再比如什么是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能力包含了什么内容等等。

有了方向,可以思考方法,比如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细化一些来看,比如学习能力中包含的查阅信息的能力,如何教孩子查阅信息,如何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阅信息的意识内化成孩子的能力,并培养成孩子的习惯等等。

这些问题想清楚后,终将在教育的道路上,回到正轨,并距离“终点”越来越近。

总而言之,教育是需要找准方向的,什么方向呢?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让孩子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比如孩子的学习能力、识别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面对失败和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责任的能力等等。

教育在找到方向后,家长是需要自我提升的,我们需要掌握如何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情绪、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面对失败和压力、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承担责任等等,这些能力也不是平白无故就能掌握的,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帮助孩子掌握这些能力,当我们拥有这些能力后,我们需要想各种办法,帮助孩子一项一项的掌握这些能力,不仅仅是告知、不仅仅是提醒、不仅仅是示范,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掌握,让他拥有这些能力。

最后,别着急,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攻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育是个慢工程,规划好时间,多久帮助孩子掌握哪一项能力当中的哪一点,想清楚,然后坚持做下去。

就像养一条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鱼有更广阔的天地,所以我们最终要将鱼放回到大海里,并且能好好的生存在大海里,能自己寻找食物,能自己躲避敌人。

种一棵树,教育的目的就是将这棵树种到森林里,并且能好好的生存在森林里,能自己吸收阳光雨露,能自己抵抗四季变化。

教育是让孩子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

最后关于教育是什么这一部分建议大家可以仔细甚至是反复倾听阅读,并详细记录,认真思考,得出清晰的结论,教育有了方向,一切才算真正的开始。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这就差不多了,我们简要的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明确了今天的课程不是教给大家几招回去对付孩子的问题的,而是帮助大家从树根解决教育的现状。

如果只关注问题,很容易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关注问题的根部,才能真正改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部,是父母,父母需要学习、需要提升、需要成长,才能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深入理解了什么是教育。

我们先思考了教育不是什么:教育不是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教育不是培养标准的孩子、教育不是控制孩子。

还思考了教育不仅仅是什么:解决问题很重要,但教育不仅仅是解决问题;传递知识很重要,但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培养习惯很重要,但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习惯。

然后我们思考了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将能帮助教育对象更好生存下去的各种能力,传递给教育对象,并培养和帮助他更好的掌握这些能力。即,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自我进化”的能力。

最后我们明确了:教育需要我们找到终点,找准方向,找好方法,然后一步步前进。终点是什么?方向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应该如何一步步前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得出具体而有效的答案。教育有了方向,一切才算真正开始。

家庭任务:简要谈谈今天的家庭教育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好了,感谢大家的收听,下一节课是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们一起学习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下次课程也非常重要,是我们教育好孩子的一大重要前提,我们下次课程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