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资|薪酬定位和策略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而谈及人才吸引、保留及激励,那么薪酬必然是人才和企业都最为关注的点之一。
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什么才是好的薪酬福利设计呢?
1)既要能够为企业吸引、激励并保留提供所需人才
2)又要能够控制、甚至是降低企业成本
这是一个既要...又要...的问题,如何拿捏这两方面的平衡,获得管理层的通过会是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恰恰是薪酬经理展示其功力,实现其对企业价值的机会。要知道好的薪酬经理年薪通常在HR内部排名是很靠前的哦。
要同时实现上述的两个条件,钱必须花在刀刃上。所以薪酬经理必须
1)充分了解市场上竞争对手的付薪状况
2)结合公司发展的阶段和业务需要等方面,
才有可能制定出适合自家企业的薪资定位和策略。
关于第一条,市场数据可以向第三方专业公司购买,如美世,翰威特等。通常我并不建议大家购买标准版报告,因为标准版报告涵盖的是一整个行业,既不做企业性质区分(外企、合资还是民企),也不做行业细分(例如耐用品还是易耗品),数据都在里面了,看起来和自己所处行业相关,但是针对性还不够强。要想获得更精确的竞争对手的付薪情况,可以订购定制化报告。
在定制化薪酬报告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客户清单中,选择10-20家公司名单,定制报告的数据。在挑选公司名单时,通常优先考虑以下几点
- 公司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 核心人才离职跳槽去的公司
- 哪几家公司有我们特别需要的人才
拿到的薪酬报告的数据会有各种薪酬分位(percentile),薪酬分位最基本的意思是公司薪酬定位,70%的分位意味着高于市场70%的企业。常见的有
- 25分位值 表示有25%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较低端水平。
- 50分位值表示有50%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中等水平。
- 75分位值 表示有75%的数据小于此数值,反映市场的较高端水平。
此外,薪酬报告内还会给出不同的职能的薪酬数据,例如,HR,财务,销售,生产,研发,行政,质量等。职能划分越细,数据就越准确。
拿到薪酬报告后,还不能直接拿自家的岗位去比对。因为不同公司职位抬头给法不一样,有的公司人人都是经理,有的公司带人的才给主管。而即便职位抬头一样,工作内容、职责范围还有可能相差很大。例如,同样是销售经理,一个带5个人,年销售额500万;一个带50个人,年销售额2亿。那能直接比吗?所以,必须通过“职级评估”,评分在差不多区间的职位才可以拿来进行对比。“职级评估”美世、合益都有成熟的职级评估体系。
至此,外部市场的信息搜集工作可算是告一段落。有了这些数据,薪酬经理就可以参照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薪酬定位和策略了。
在确定薪酬定位时,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薪酬定位。
1)初创期 -- 薪酬定位高
初创期,企业的知名度还不高,但是又需要吸引高素质人才。因此,通常采用高的薪酬定位值,如90分位甚至更高。而此时,通常产品的销路还没有打开,因此资金会比较紧张,在薪资组成策略上,建议:
- 固定薪资:低
- 浮动薪资:高(与企业目标挂钩)
- 长期激励:高(如股权)
- 福利:低
注:低底薪高浮动的结构对于结果导向型的人才更具吸引力。此外,给与高的长期激励,有利于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压力,留住骨干,并与他们长期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2)快速成长期 -- 薪酬定位较高
到了快速成长期,企业的主营业务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资金方面可能会比初创期好一些,但是人员编制快速扩大,需要持续吸引人才加入。因此,企业仍会将薪酬定位维持在较高分位,以确保外部的竞争力,例如75分位。在薪资组成策略上,建议:
- 固定薪资:中位值(随行就市)
- 浮动薪资:较高
- 长期激励:较高(比初创期低)
- 福利:较高
注:这一阶段的薪酬更为中性,各方面都略优于市场主流即可。
3)稳定期 -- 薪酬定位中等
到稳定期,企业的各项业务基本成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流程,方法等,这一阶段业务的重点往往侧重于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开始逐步转向用制度或工具来进行管理,个人能力的重要程度相比前两个阶段会降低。人员规模方面基本维持平稳,甚至开始减少。这一阶段,通常的薪酬定位,企业会选择50分位,若是有特殊的优势(如在行业中领先,技术特长,知名品牌等),甚至略低于50分位也足以确保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满足企业运作的需要。在薪资组成策略上,建议:
- 固定薪资:高
- 浮动薪资:中偏低
- 长期激励:低或无
- 福利:高
注:高固定,低浮动,福利高的组合有利于吸引倾向稳定型的工作者。而由于此阶段企业的制度,SOP都比较完善,浮动低一些不会有太大问题
4)衰退期 -- 薪酬定位视情况而定
对于衰退期,最重要的是看企业下一步战略是什么?
- 如果企业想重新激活业务,那么有可能薪酬定位可能重新选择较高或高,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样才有可能转型、升级成功,走入下一个企业生命周期轮回。
- 如果企业的策略是逐步淡出,那么薪酬竞争力就可能定位在低,通过人才自然流失,降低最终的遣散成本。
此外,薪酬定位并不一定整个公司只盯住一个薪酬分位。可以结合业务需要,有所侧重。例如,
1)有的公司分不同职级盯住不同薪酬分位。对于总监层定位在75分位,总监曾以下定在50分位。
这里背后的逻辑是,公司的战略和持续优化更依赖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因此这部分人群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提供者,而较低层级的人员定位在执行,市场上较容易获得替代。
2)也有公司分不同职能盯住不同薪酬分位。对于销售,技术定位在75分位,其他职能定在50分位。
同样的,如果公司的核心价值提供者是技术专家,或是销售骨干时,这时这部分人群优先考虑高薪酬分位值,其他的可选取中等或是低分位值。
简言之,就是看谁是核心价值提供者。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充分地探讨,并达成共识。作为薪酬经理,可以在讨论中担任引导师的角色,
1)询问管理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企业要获得成功,最为关键的两到三项关键目标是什么?
2)要完成这些关键目标,要把哪几项任务做成功?
3)要把这几项任务做成功,哪几个职能部门特别重要(研发?生产?还是销售?)。
管理层想清楚了这些,就能定义出哪几个职能部门,甚至是哪几个部门的什么层级以上会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思路的框架,具体情况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如果小伙伴有更多好的做法,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HR灯塔)一起探讨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