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断舍离"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和普通的打扫、收拾不同,它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你自己。
——古典
日本非常盛行整理术,这也许因为是一个小国家的原因(民族情结的打击一下)。其实不然,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有很多需要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开始拿着书的时候,我觉着这又是一本整理类的书籍。下面就讲讲我阅读的收获和感悟吧。
01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通过断舍离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自然;作者称为行动禅。断舍离关注的是通过整理物品来哲学思考。以当下为时间,以你为主角来考虑这件东西要不要,舍不舍弃。当你说“这东西还能用”,就是以物品为主角。应该是“我当下需不需要这件东西”。
我自己就是一个不爱丢弃东西的人,总觉得未来某一天还能用得着。比如买来就从来没用过的充气浴缸,一直放在衣橱里,发霉了都舍不得扔,占用了衣橱的很大一块空间。京东买东西的包裹盒,鞋子的纸盒,空调被的包裹盒等等,统统保存在一个角度。总觉得未来一天总会用得着,常常一放就是一两年,碰都不碰一下。这就是犯了以物品为主角的思维方式,因为总觉得此物品未来还有用。物品的价值,在于它被使用、被观赏、被收藏。适时地断舍离,让它不再被闲置,能够物尽其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手机里下了19个英语相关的APP。现在想来也是醉了。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其中有多少下载后就没怎么使用。这么多APP,让我开始学习时,还要花注意力、意志力去选择,真的是得不偿失啊。通过断舍离,现在手机里只有3个英语类APP,我节省了自己的时间、空间、注意力。
作者认为:通过看得见的世界,来影响看不见的世界。通过打扫物品,连心灵也一并整理,处理掉潜意识的阻塞
02
通过断舍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形象。
你穿的衣服,你用的东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形象。你穿着那些过季的衣服,用的廉价的东西会给别人造成一种你生活不精致的感觉,因此,别人在送你礼物的时候也会觉得送个差不多的就好了。当你的衣柜里只剩下合适的衣服,你用的东西也很精美,那么别人肯定觉得你是一个会精致生活的人。无形之中,周围人对你的形象也就慢慢发生了改观,对你的态度自然而然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不要再因为一些东西便宜或者打折就疯狂去买了,想想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你买回去会用,不然花钱带了你不需要的垃圾回去,看起来是赚了,实则恰恰相反。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在这里大学的一个例子,大三时有一件白色T恤,已经被我穿得千疮百孔了。背后已经有好几个洞了,我还不亦乐乎。走到寝室外面,吸引个别同学过来在我的衣服上的小孔撕成了大孔。为什么还不扔呢?现在想一想也许是因为想把一件东西用到极致。可是给别人造成的潜意识就是你就是一个随便的人,生活过得粗糙的人。我们寝室也成了本专业人员打牌,抽烟的聚集地。
03
日本是严格执行垃圾分类的,并且规定了哪一天扔什么类型的垃圾。我没去过日本,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震惊了。据周围去过日本的朋友描述,日本是一个高素质国家。过多的表扬就不说了,总之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别的国家做得好的地方就学习,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04
通过断舍离对信息的思考。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物品展开断舍离的,我想在知识信息方面我们是否也可以迁移这方面的技能。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每天获取海量信息,泥沙俱下。微信里的收藏已经上千条,,没再打开的应该占90%(看“二八法则”无处不在)。结合李笑来老师的注意力、安全感等概念及成甲的《好好学习》我思考了如下方法论。
断:通过建立注意力系统,在信息获取的时候就把不需要、不合适的信息隔离掉,同时为了避免焦虑症,应舍弃100%的安全感(即什么信息都想获取)。
舍: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离:你是否10分钟开一下微信,看看有没有人来信息?10分钟打开论坛,看看有没有人留言,有没有点赞?为此你需要脱离对信息的执念,建立定时处理微信、留言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