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者:魏魏yuan
“人走了,钱没花了”小沈阳那句经典的台词,想起来,我就想笑。
笑过之后,回想起一些事,一些让我懊悔不已,想做好,但是一直没有成行的事。我过去想学英语,但是没法坚持,我告诉自己:我又不用它,学它干嘛?算了吧!我承认自己的懒惰!
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很喜欢讲很多的想法,常常是夸下海口,说得自己都被感动,但一个人静坐冥思时,我发现我真正落实的又有几件呢?这不是懒是什么?羞愧之下,我承认自己的懒惰。
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吧?面对一些事情,我们无动于衷,勉强一番之后,承认自己的懒惰,当不断就范之后,岁月流逝,留下了多少遗憾。
真的是懒惰吗?但面对生活中另外的一些事情,我们好像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很积极,我们很愿意马上开始。很多人,一天到晚,做的最勤快的事情,就是刷手机,玩游戏,出门如果手机没带,尽管路途再远,也愿意想各种办法,不辞辛劳地往返,直到拿到手机之后,才志得意满。
这份激情和勤快从何而来?如果你真是一个懒惰的人,如何解释?这无法解释,因为你根本就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你的所谓懒惰,只是在一些观念上出了问题而已。
想一想,我们做一件事情,通常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阶段,首先是想法吧?然后是行动吧?再然后是应用反馈吧?这三股力量的作用下,我看到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三个方面的思考:1、内驱力和外驱力,2、执行力,3、理论与实践。
一、内驱力与外驱力
我在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讲座中,了解到这个世界上天生就有两种人:一种是内驱力占主导作用的人,一种是外驱力占主导作用的人。内驱力主导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更加注重的是自己做一件事情的自我感受,外驱力占主导作用的人,做一件事情,更加注重的是自己做一件事情收获到的外界评价。
哪一个更好呢?待我讲一个故事,大家自行判断吧!
美国的一个小镇上,突然来了一群小孩,他们每天在街边追赶,嘈杂的喧闹声,惊扰了住在街边的一位老人,老人苦恼不已,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他将这些小孩叫到身边,说:“孩子们,谢谢你们的玩耍,带给了我生活的活力,为了奖励你们,我给你们每人25美分!”孩子们高兴万分,没想到自己不仅可以玩,还可以收获奖励。于是,第二天,孩子们又来了,玩过一阵之后,老人又找到他们,说:谢谢你们,但是今天的奖励要少一点,因为我也不是一个富裕的人,给你们15美分吧!钱虽然少了,但是15美分,孩子们也没觉得不能接受,于是又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孩子们又来了,当他们玩耍一阵之后,找到老人索取回报的时候,老人却只给了他们5美分。再后来,当他们再来的时候,老人一分钱都没有给。孩子们生气地说:一分钱都不给我们,还想让我们帮他玩,我们才不干呢!于是,这群孩子再也没有来过!
老人解决了问题。办法是什么?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驱力成功地转换成了外驱力,当外驱力没有之后,孩子们的动力没有了,自然也不愿意再来这里玩耍,也许当问及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只会回答:我才不去那里玩呢,我们去那里玩,老爷爷一份钱都不给我们,不值得。孩子们都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去那里玩的理由,也许最初在那里玩耍,根本不是为了拿到报酬,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而已,可孩子们忘了,他们的行动不见了。
武志红老师说:过度注重外驱力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外驱力不是始终如一的可靠,过于注重于此的话,受制于人是必然的,就算不受制于人,也会忘掉自己最初的感受。
我记得我最初在简书写文字,就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喜欢用文字去说一些自己的感悟,这其实无关乎别人,都是自己的一种满足,但当我渐渐写多了之后,对于点击量的注重就开始泛滥了,我时常会问自己:难道别人不喜欢这样的文字?为此,我看了很多书,也听了很多讲座,就是想让自己的文章可以变得好一点,点击量更多一点,但是一番努力之后,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种关注点击量的动作,还强烈地限制了我的行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慢慢地,我有点羞于动笔了,总怕自己写不好。真的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日更的节奏停了,我觉得我得想点办法,但是手法技巧知道得越多,越发现自己无话可说,真的没有比这更差的状态了。直到一次,我看到一篇简述的推文,里面的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写文章,首先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那写这些又有什么用?这句话,让我想到是史铁生的一句话:文章与我而言,就像每天要大便一样,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清理完一切之后,我又可以接受崭新的明天。
我又开始重新拿起笔,而且这次拿笔,我是真的开始拿笔,我回想起,我最初写文章时,就是喜欢拿笔在纸上书写的,当笔尖与纸面接触,我内心就格外宁静,我想起了当初那份感受。
保持初心,多么重要,内驱力是你愿意做一件事,最充足的理由。
二、执行力
我发现人对于自己很清楚的事情,都不会有畏难情绪,不紧不慢地做,遵循步骤,总会做好。但是现实生活的情况,很多都不是这样的,面对很多难开展的事,大部分都无法执行。为什么?因为你永远都考虑得不具体,这是一团迷雾,糊里糊涂。
最近,学校筹备教师节的庆祝活动,我们工会牵头组织会议,会议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一位参会者都是一脑袋想法,说得激情满满,当我将每一个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后,准备结束会议,王老师突然说:“等会,先别急着走,大家说了这么好的想法,都只说了一个大概,接下来,我们得讨论一下怎么执行和人员安排的问题”。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于是,又都整齐坐好,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将活动首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哪些人负责设备机器,哪些人负责设计装饰会场,一一安排清清楚楚。
执行力,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它就是一种具体化,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然后我们把这件事情仔仔细细地细化,理出头绪,分步骤开展,这样子之后,这件事情就不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开始变得有章可循。当傻子都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自认为比傻子还是要好很多的你,难道不会马上开始做吗?
懒惰,根本不是不行动的理由,而是认知观念上的缺失,当学会将每一件事想得足够具体,细化到触手可及,你就不会再用借口来搪塞自己了。当然,怎么改变认知,李笑来老师在书中讲到,就是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打磨新的概念。
三、理论与实践
刘姐和我同一间办公室,她最近很开心,因为她在省书法比赛中获奖了,让人意外的是,他学习书法其实连一年时间都还没有。
“怎么提高这么快?”我不禁纳闷。我想我自己好歹写了都快一年多了,别说出作品了,连米字格都还担心写不好。
我问刘姐:刘姐,您是怎么学写字的呀?为什么才学这么久?就有作品出来了?
刘姐说:“我每天都写呀!
我说:“我也写呢,但是我怎么写不出作品呢?”
刘姐说:“我也不知道,我反正是写着玩,我买了好多不同的作品纸,每次练习一些字后,我就在扇面呀,或者条幅上去写,觉得字配上这些就好看极了,反正我是娱乐,好看就行!”
听得我貌似有了点启发,我发现我没有作品出来的很大原因,就是我根本就没想过写作品,每次拿起笔,就顺手拿起练习纸,写完就算了,我根本就没有想写一些好看样式的作品的想法,或者说我根本就不敢去写作品。
练习的目的在哪?练习就是为作品服务的呀,你一直练习,永远练习,都不想着去试一试写一张作品出来,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而且你从来不是试着去写一写作品,你写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写好字,其他的追求一点都没有吗?那你买本田英章,买本庞中华就够了,因为平时生活中不需要用到毛笔,你现在写这些,就是浪费时间。
李笑来老师有一本书叫做《人人都能用英语》,这个书名不就是在说英语就是拿来用的吗?学习英语而不敢去开口说,那学这个干嘛?如果不去实践,你怎么收获到反馈,怎么可能学得好?学了不用或者说不敢应用,学这个东西的目的,就不清楚了,就忘了,那怎么可能不变得懒惰?
最后送你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根本不懒,你只是没有想清楚,当跳出了这些坑,你就焕然一新了!
(帮助你看得更加清楚,走得更踏实,书籍推荐《小知大悟》(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收获更多关于认知的分享,联系作者,可以添加微信号hnczw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