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守护留守的你?
我想聊一下农村小学寄宿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心理问题。
今年我以某教育基金会义工的身份走访了某省内几所近几年与基金会断联的小学,其中一个乡村学校深深地刺激到了我。(为避免地域攻击和学校隐私,这里不提具体省份和名称。)
先上一个数据:2000年-2010年,农村学校减少了30万所,这意味着众多自然村的孩子不得不到离家远的别的村庄或更远的镇里上学,住宿人数的激增,达到3200万,比例超过了22%,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50%,
而这所学校就是此类此类学校的一所。
当我们搭载的车驶入层层叠叠的大山时,我还为如此景色震撼,但如果2小时的车程全是相同的景色,甚至连学校都背靠比它本身还要高两倍的石山时,新鲜劲儿便所剩无几,只有莫名地压抑。
走进学校发现操场上光秃秃一片,没有娱乐设施,老师说原本是有的,但后来拆了,学校配一套乒乓球桌的资金还是拿得出来的。我听了一头雾水,你们猜是因为什么?一是因为老师的缺失,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打球就要出汗,出了汗就要洗澡,但由于学校地势高,水源压不上来,孩子们吃水都得到附近村子打,更别说洗澡这么“奢侈”的行为,所以学校索性拆了这些设施。之后我看到一个孩子因为口渴在使劲儿拿嘴唆校园里早已干涸的水管子,之后不停抿嘴咽唾沫的时候,差点泪奔,赶紧把校长给我们准备的矿泉水递给他,他背着手羞怯的不敢拿,脸涨了通红,得到老师示意后,才怯生生地接过,转身跑掉。
据某机构走访10省102所学校调查显示,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极度糟糕,47.3%常有负面情绪困扰,65.7%有较严重的的抑郁风险。某科学研究所对全国10省102所学校按不同临界值的的样本学生抑郁风险百分比作了统计。15分的65%,20分的占到51%,25分的37%,30分的的27%。风险之高,增长之快,对象全是低龄学生,细想之下,尽是悲哀。
多数人都不明白抑郁症意味着什么,有同情,有心疼,但没有感同身受,包括几个月前访校时的我自己。
我本人因为发生了某些事情导致信任认知的毁灭,对人性和人生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这种强烈反差让我无法承受。硬生生瘦了十来斤。自我交织拉扯一段时间后,跑到朋友的城市调节,企图转移,未果就医,被诊断为轻到中度抑郁症以及伴随着轻度焦虑。从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灵肉分离,如沉深海,此时依然在反复搏斗中。深知抑郁症带给人的溺亡感有多么无力。如此,我依然不能感同身受,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尚且招架无力,更无法想象这对于这些还未形成健全的自我认知和抵御能力的小小的身躯和心灵来说意味着什么。(抑郁症真的不要跟自己较劲,不要给自己压力,请及时就医,辅助药品,不要离开家人。)
(跑个题,就在刚才一大波此起彼伏的哭声从远处传来,我猜应该是有人去世了,自然老死。但我此刻特别平静,抑郁症带给人最大的变化就是把一切事情看的很沉又很轻,包括死亡,冥冥之中觉得是一种解脱。不知如何解释这两个自相矛盾的感受,一种被动成熟吧。接踵而来的是不远处的寺庙里传来木鱼敲击的声音。我最近常去这个寺庙,打坐一整天,什么都不想,除了屁股和腿部有些难以支撑外,这是我觉得可以让我稍微放松一些的方式,反正我本来就是一个很耐得住寂寞的人。)
扯远了,我真的很爱跑题。
到底什么导致了这个庞大的群体数量的不断攀升?
这是我所走访的学校的课程表。
6:00起床
6:30-7:10早读
8:00-12:00四节课(文化课)
12:00-13:45午饭及午休
13:45-16:00三节课(文化课)
16:00-18:30课余活动及晚餐
18:30-20:20晚自习
20:20-20:50洗漱
20:50熄灯
看出什么没有?一天之内的课程全是文化课,没有音乐、美术,没有英语、体育;课间枯燥,课后无趣。一天24小时,除了上课自习,只剩吃饭睡觉,这样的模式压抑了多少孩子的快乐的天性,斩断了多少孩子心路的成长。
来看看这所学校的宿舍?是不是觉得还好?虽然设施不新,但还算明亮宽敞?我在窗户外面看的时候也这么觉得。但是走进去那铺天盖地的臭味和酸味直冲过来的时候,我下意识就是往外退。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缺水的问题吧,恩,孩子们一身臭汗不能洗澡的结果就是自己忍受。再加之上厕所要跑到很远的操场对面,大晚上很多孩子不敢去,就憋着,睡着的时候会尿床,受到其他小朋友会嘲笑排挤。而且因为床位不够,有的人三个人挤两张床的情况也是正常不过。
没错,下面的就是教室,进去之后房顶就快顶着我的头了,逼仄,狭窄,我不相信这样的上课环境,你说孩子们心胸开阔,心理阳光那真的是见鬼了。悄悄进入一个正在上课的教室里面,孩子们正在写作业,我轻轻跟一个学生聊了两句,不知道是不是把我当成什么领导之类,他显得异常紧张,从嗓子眼里发出来的声音沙哑,阴沉,眼神无光,手里的笔还在发抖,我赶紧退出来了,生怕自己的莽撞惊扰到他。
环境的恶劣,同伴的欺负,老师的严重缺乏,单调的课余生活,以及艺术、心理等成长性教育的缺失让太多的孩子陷入无尽的迷茫和抑郁中,他们胆小怯懦,眼神躲闪,没有归属感,产生了心理状况问题,太多的心理创伤和隐忍,能够健康地成人已属不易,更多的这种缺失将会伴随他们,在未来无数的日子里重新上演。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与魔鬼般的抑郁不断拉扯和解拉扯。。。
当然,政策上也不是没有关注,国务院2016年2月14日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大致有这么几点:
1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2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
3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进行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积极参与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
5及时了解旷课辍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采取措施劝返复学。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各种不可控因素下,这些政策似乎并没有落实到位。
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谁来守护?这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