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实体 不具有其自身的真实性

2021-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觉醒吧

(连载20)

永恒的自然(续)

对于这份了悟的体验,在印度被称为“阿南达”(Ananda),这在传统上被翻译为“极乐”(bliss),然而,这种翻译可能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这暗示着对一体性的了悟被视为伴随着一种罕见且奇异的状态,而这反过来又引发了对非凡体验的探索,对某种超出“这”的东西的探索。

也许,“阿南达”被翻译为平静或快乐,或仅仅是满足,会更好。事实上,它非常普通。它可以被描述为激动的缺失,或自在的存在。

平静和快乐通常被视为身心的一种状态,来自获得了所渴望的事物。然而,在这来自印度传统的表述中,平静与快乐被理解为我们的真实本质中所固有的,这与塞尚和布莱克的说法是一致的,他们将同样的体验描述为“令人兴奋的”和“欢乐的世界”。

正如布莱克所说,当我们将体验中被意识和感官,被感知工具强加或包裹的那部分体验分离开来时,意识和实相就成为了一体。

它们内在的一体性被揭晓。它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平静或快乐是那个体验的另一个名字。它是非常自然的。

~~~

尽管所有的客体最终都来自这体验,也因此是它的表达,但有一类特定的客体可以被称为神圣的艺术作品,闪耀着这份领悟的光辉,从而具有直接传达或交流的力量。它们唤起了它。

在古希腊,这种体验被称为“美”。

美不是客体的属性,它是体验的基本属性中所固有的。这个体验是,认出意识和实相是一体的。

这类神圣的艺术作品,激活了我们心中的深刻记忆。我们认出了它们之中的某种东西。在这份认知之中,意识认出了它自己。意识记起了它自己的实相,它自己的存在。

它看向体验之镜,看见了自己。它体验到了自身的实相。

这类艺术品让我们品尝到了永恒的滋味。

***

意识和存在是一体的

同一性是意识内在所固有的。

意识与生俱来就是有觉知,有意识的,那就是它的本质。

由于它是有意识的,根据定义,它是自我觉知,有自我意识的。

意识一直都在认知它自己,因为认知正是它的本质。

其本身就是认知的某种东西,怎么可能不知道它自己呢?

它对自身的认知不是对某种东西的认知。

它对自身的认知就是它自己。

认知本身存在于每一个体验中。

意识就是那认知本身。

这认知是在所有体验中闪光的属性。

正是意识的认知本身,照亮了所有的体验。

意识是光辉自现的。

意识就是光明本身,通过它,并作为它,而认知自己。

这自我认知本身通过“我”一词而被表达出来。

“我”即是同一性。

“我”的同一性即是一体性。

意识与它自己,与万物是一体的。

“我即我所是”。

在意识之中,除了它自己,什么都不存在。

在意识之中,没有客体化内容,没有不是它自己的一切。

这空性包含着万物。

它是一种孕育万物的空性。

在其未显状态中,意识作为自己而认知自己。

当一个客体出现时,正是意识采用了该客体的形式。

意识作为那个客体而认知该客体。

作为一个客体,是意识自我认知的一种模式。

意识永远不可能认知客体,它只能认知它自己。

意识的自我认知即是它作为自己而存在。

客体的存在性即是意识的存在性或存在本身。

这存在即是意识的认知本性在认知自己。

客体的存在性源自意识,源自“存在性”本身。

存在性,存在于每一个体验之中。

意识即是那存在性或存在本身。

在“我是”的认知之中,意识和存在是一体的。

当这一点被认知时,头脑、身体和世界就变得透明且发光。

它们作为存在本身,而闪耀着存在性。

***

自我的结构

在任何客体之表相出现之前,意识如其所是而存在。

这是意识的未显状态——在我们第一次进入子宫之前,在深度睡眠期间,在一个客体消失和下一个客体出现之间的无数片刻中。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不会是身体死亡时,最后一次表相之后的意识体验。

意识不在时间或空间之中,它孕育着整个宇宙,包括时间和空间。

在这浩瀚的、具有孕育力量的、光明的、空灵的意识空间之中,客体出现了,念头、意象、感觉和感知出现了。

起初,意识内在所固有的“我是”将自己等同于所有的表相。

在表相呈现时,“我是”成为了“我是那”。

意识将其“存在性”给予了万物。

大我的存在性即是万物的存在性。

意识与所有的表相都是一体的。

意识作为一切表相,而认知自己。

一体性是存在的。

~~~

在某一刻——那一刻始终是现在——意识开始选择某些客体。

意识不是作为造物主,作为一切表相的见证者与实质,允许万物自由地流经它自己,相反,它专注于某些客体,更喜欢它们。

一体性似乎将自己分裂成了“我”与“他者”。

意识与存在,似乎分裂了。

它们呈现为两种事物。

内在的领悟“我是万物”,变成了“我是某种东西,而非他者”的信念和感受。

为了证实这种新的分裂状态,意识将它的“永恒存在性”赋予了构成身体的一小簇感觉。

现在,变成了“我是那”或“我是万物”的“我是”,在表相呈现时,成为了“我是那个特定的事物”或“我是某种东西”。

意识将其身份排他地赋予了身体。

意识相信并感受到,“我是身体”。

这个信念持续不断地被选择的进程所证实,即:“我喜欢”和“我不喜欢”,“我想要”和“我不想要”。

意识通过试图抓住或摆脱特定的表相,而让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它们。

一张欲望和恐惧之网,在浩瀚的意识空间中被织出来,一些客体穿过了它,一些客体被缠住。

这种喜欢与讨厌的机制,将体验之无缝整体碎片化为“我”和“非我”。

被这个网抓住的客体成为了自我的结构,穿过这个网的客体成为了世界。

如此,“我是身体”的信念和感受得到了持续不断的证实。它变得密集、坚固、具有粘性且层层堆叠。

~~~

从“我是某种东西”到“我是万物”的回归,只是自我的这种密集结构的松开。

包裹着自我的“喜欢与讨厌”的、紧密编织的外衣变得松散,它编织得不是很精密。

意识的开放空间开始再一次将自己认知为欣然开放的空间,万事万物都被允许如它所愿,穿过它。

欲望和恐惧之网在这个欣然开放的空间中被解开,越来越少的客体被其抓住。

最后,网的丝线变得越来越少,其剩余密度是如此稀薄,以至于不再有分裂任何事物的力量。

身体回归其最初的透明度,开放、随和、有爱、极其敏感,但不抓住任何事物。

头脑从一个独立自我的专横中解脱出来,变得清明、生机勃勃且善良。

世界的美与活力得以恢复。

***

真正的做梦者

体验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看待。一个是从意识的角度,而另一个,更为常见,是从独立实体之表相的角度,这是意识不时地相信并如此感受自己的方式。

为了理解意识的同一性是如何在表面上碎片化为独立实体并存在于时空之中的,我们可以探究清醒、做梦和深度睡眠这三种状态。

在身体和头脑出现之前,在我们成为身心之前,我们是什么?

当身体和头脑停止出现时,我们是否会停止存在?

在这一刻,意识存在,表相也存在。也就是,在这一刻,有这些话语的存在,也有所出现的其他一切的存在,而且意识也存在。

诸多表相一直都在来来去去。

想象一下,表相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并被越来越少新的表相所替代,新表相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直到有一刻,完全不再有任何表相出现。

剩下的是什么?只是意识,当每一个表相出现时,它作为它们的见证而存在。这就像从房间里一个接一个地搬走物体,直到只有房间的空间留下。

这就是当我们睡着时,当我们从清醒状态进入做梦状态,从做梦状态进入深度睡眠时,所发生的过程。

我们说,“当我们睡着时……”然而,事实上,不存在“从清醒状态到做梦状态,又从做梦状态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实体。

在深度睡眠中,我们是否拥有某个人睡着了的体验?没有!

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即:某个人作为做梦者而存在或某个人做了一场梦?

没有!某个人出现在梦中,而不是作为做梦者而存在。

某个人是出现在梦中的故事主体,但不是梦境的真正主体,他不是真正的做梦者。

某个人作为梦中的角色之一而出现,就像所有其他的角色一样。

事实上,梦中的表面主体,是出现于梦中的众多客体之一。

这些客体对真正的做梦者,意识而出现,梦在意识中发生。

一旦我们醒来,我们就会意识到,梦中的表面主体,事实上是故事的一部分。它是真正的做梦者,意识的一个客体。我们意识到,梦中的表面主体,是一个虚幻的主体。

然而,一旦醒来,我们就立即无意识地陷入了另一个幻觉中。

我们成为了清醒状态下故事的主体,身心、独立实体、做者、感受者、思考者、认知者,成为了清醒状态下的真正主体,而没有意识到,事实上,我们是真正的主体——意识——的客体。

做梦状态和清醒状态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做梦状态中,表面主体仅仅由念头和意象构成,然而,在清醒状态下,它是由感觉和感知构成的。

然而,感觉和感知是头脑的功能,正如思考和想象是头脑的功能。

感觉和感知的实质,以及思考和想象的实质,都是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现在梦中的身心和出现在清醒状态下的身心,几乎没有区别。

在最初的分析中,它们都是头脑的投射,由头脑构成。

在最终的分析中,先前被认为是由头脑构成的身心,在领悟中被进一步削减,现在的了悟是,身心是意识的投射,由意识构成。

出现在意识中的、做梦状态中的念头和意象,以及清醒状态下的念头、意象、感觉和感知,无法以任何方式影响意识。它们怎么可能有影响?它们是由意识构成的。

出现在意识中的念头之一是“个人”。这个“个人”被构想为许多不同的形式——所出现的全部其他客体的体验者、行动者、思考者、享受者、创造者、认知者、受苦者。

独立实体在这些伪装之下出现,每一个都证实了其表面存在性,就像一个拥有几个身份的骗子。

一旦从梦中醒来,我们就会发现,表面上是梦境体验者的“个人”,实际上在梦中被体验。

然而,一旦醒来,我们就把体验者的状态从似乎出现在梦中的“个人”转移到现在似乎存在于清醒状态下的“个人”之上。

如此,我们重复了这个错误,无法利用梦境体验来让我们看到,“个人”事实上是意识中的意象和念头,而这个意识同时存在于梦中和清醒状态中。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清醒状态有时被称为清醒梦境。清醒状态下独立实体的表相,本质上与做梦状态中的独立实体是同样的。

在两种情况下,独立实体都不具有其自身的真实性。在两种情况下,独立实体的实相都是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