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收获

2020-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恬淡心香

  在今晚的合唱排练中,感受到收获,仅仅是因为秦老师一个词的变换,却一下子打通了我的发声障碍。

    事情是这样的:

  每一次练合唱前,秦老师带我们练气息,做发声训练,教给我们方法,反复练习,尤其强调:用吸气状态来发声,来歌唱,每当秦老师发现声音不对,就会大喊叫停,再一字一句让大家记住:注意,要用吸气状态。而我,很认真的来听来练,也去观察秦老师的示范,但自己总感觉不自然,发出的声音不是理想中的,有时感到哪里都僵硬了,因为我知道要想好声音,首先身体这个腔体越自然越好,越舒服越好,自己身体觉察这些不舒服,一定哪里没掌握好方法,但声乐的发声工具是在身体里,无法像看机器一样显而易见,只能就在心里安慰自己,不着急,慢慢来找感觉,兴许是不熟练的原因,多练练也许会好的。

可就在练习《半个月亮爬上来》,秦老师又大喊一声“注意,吸着气唱”我突然就对“吸着气”这三个字打了个激灵,马上按照“吸着气”来操作,哇,舒服的感觉一下来了,也能感到喉咙打开了,唱起来轻松了,共鸣的感觉也来了,越到高音,越吸着气唱,轻轻松松搞定,真是开心极了。

“吸气状态”和“吸着气唱”也许在秦老师那里就一个意思,可我为啥只对后者“感冒”想想,吸着气唱,是具体操作方法,吸着气是自己时时在做的动作,马上能和我的知识“前概念”发生链接,我当然就找到了感觉,而吸气状态是专业术语,尤其是“状态”这个词比较笼统,大而化之,和学习者产生了距离。

  同一个意思,仅仅换了表达方式,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学习反应和感受,也让我想到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如何谈话?如何表达?和他们的认知“前概念”如何发生链接?需要我觉察自己的表达状态,更多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多和他们交流,去懂得孩子们的语言,熟悉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认知发展特点,而我自己在表达时也一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能被学生有所感知,和他们的认知实际发生真正的链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