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自由而又倔强的“流浪”生活
两年前,这本书就已经放在我的书架上,但是书上的印迹还停留在扉页,可能是忙碌的生活让我忘却了,也可能当时的我还“看不懂”这本书。
《撒哈拉的故事》——自由而又倔强的“流浪”生活直至我再度从一堆泛黄的书籍中将他拯救出来,我看到了那个自由而又倔强的三毛。
三毛的笔触很平淡,连接在一起的文字却直击内心的渴望。我渴望她可以抛弃过往“风花雪月”的决心,渴望她和荷西那段平凡又浪漫的爱情,渴望她走过的那片浩瀚无际的沙海……可是我更渴望的是她对撒哈拉这片沙漠——前世故乡的热爱。
冥冥之中,三毛选择了北非,选择了撒哈拉,选择了阿雍。我也看过那里的照片,却无法了解三毛当时激动的心情。而荷西懂得她的倔强,可以同样放弃安逸,提前来这里,白手起家,只为能和她度过未来的漫长岁月。就像书中的那句:“对懂得欣赏它的人,它是无价的,对不懂得的人,它一文不值。”这或许就是三毛的独特魅力,不管他人的评论,不受他人的约束,带着炽热的心走进沙漠。
三毛遇到的是一个懂她的人,一个爱中国菜的外国人,一个不会中国话的丈夫。会有将粉丝称作春雨的场景,会有在沙地里逃难的场景,会有崖壁下捕鱼的场景,会有在担心中唤着小名安抚的场景。一幕幕场景记录了三毛和荷西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轰轰烈烈。
《撒哈拉的故事》——自由而又倔强的“流浪”生活从沙漠中的饭店到哭泣的骆驼,每一篇都用轻松幽默口吻讲述,每一篇都能听见三毛藏在心底善良。
她是“悬壶济世”的非洲巫医,用独有的“巫术”帮助撒哈拉威;她是“诲人不倦”的北非老师,用自由的思想教授女子知识;她是“悲天悯人”的沙漠慈母,用不可多得的生活用品救济底层人民。三毛用善良收获着友情,即使是生活在灰暗中的哑奴也是她的沙黑毕(朋友),因为在她看来,虽然他们身体不是自由的,但是心是自由的,没有身份的差别,她们,他们,都是朋友。直至到后来,三毛可以不顾安全帮助哑奴挣扎着跑回简陋的帐篷——家,可以不顾生命帮助沙伊达见巴西里的最后一面……这些都是她的朋友,是她在沙漠生活的意义,是她在未来最记挂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自由而又倔强的“流浪”生活不论是沙漠,还是沙漠里的人,三毛用无限的好奇心去探索着,她想用摄像机拍下荒僻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态,她爱这片沙漠,爱这里的人,爱这种自由的生活。这些同样也是我在看这本书时向往的。
《撒哈拉的故事》记录的是沙漠中的故事,沙漠中形形色色的人。可能拥有不同阅历的人,看这本书,看三毛,都有不同的感受。如今,在我看来,三毛的“流浪”生活是那般的恬静而又自由,浪漫而又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