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岳麓书院
2018-02-13 本文已影响70人
湘水河谷
每次回湖南,喜欢去岳麓书院转转。
北宋开宝元年(976年),上任谭州的朱市长,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规划奠基的这所国办大学能絃歌不绝千年。
要想品味这所山中学府的人文建筑沉淀,我试图站在不同视角围观思索。
又见岳麓书院又见岳麓书院
我在想,如果当时的皇家政府给现金给银子,而不是田地,乾隆老大还有机会写这道南正脉的鎏金木匾?这相当于学校开了一个校办农庄,专心治学而不用担心老师学生没饭吃。每年就收这么点粮食,校长也不好意往家拿,学校的香火就续下来了。凡是给钱给粮的书院,我们基本上要去原地考古寻瓦砾。
很奇怪的是,书院至开山招生以来,校长给自己起了一个俗且土的名字:山长。太低调,还以为是农场种地的。但这种恨不得把自己荣誉埋在地里的学风换来的是湖湘文化的耀世和人才的丰收。
纵观中国近代史,几件大一点的事,全是山中这个庭院的毕业生干的。左宗棠,将中国的鸡屁股新疆收了回来,气得霸占新疆的阿古柏先生自杀收场。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那几个东南西北王打在地下,中国的文明进程拉入正道。
希望这所存活千年的书院再活起来。我在想,如果将湖南大学更名为嶽麓大学,文化的传承会更好?非高端非大气,但百分百上档次。
又见岳麓书院 又见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