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想法

在大自然中领悟道通为一

2025-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安洁儿自在

回乡下了,早上起床后到院子里溜达几圈,看看蔬菜瓜果和花花树树。第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葫芦。小葫芦有不同的颜色,上面还有细细的小绒毛,就像小婴儿一样嫩嫩的。公公说就是一颗葫芦小种子,长活了,给它挪到了架子上。

婆婆说什么东西都是小时候看起来可爱。确实,幼小的东西常会触动人内心单纯柔软自然的部分。

道涵盖了方方面面,在大自然中,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有幼小刚生长出来的生命,就有生长完了谢掉的生命,但是那些谢掉的生物又孕育着种子,等种子落在地上又生长出来了。就比如在婆婆家看到这个凤仙花已经谢了,但是结了种子以待来年生长。

由此体会生命死生的真相,刚生出来的东西就已经在走向死亡,而看似已经死亡的东西,却是新生的开始。于是想到庄子说的:“不亡以待尽。”和“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南怀瑾老先生在《庄子諵譁》中说道:《庄子》书中有句话妙得很,他说:“不亡以待尽。”这话怎么说呢?意思是我们活在世界上并没有活,是在那里等死。所以庄子又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当一个婴儿出世,我们说生了,但庄子的观念中,那不是生了,而是死亡的开始。自生之时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两岁时,一岁的我过去了;十岁时,九岁的我过去了;四十岁时,三十九岁的我过去了,天天都在生死中新陈代谢,思想也在生了死,死了生。我们一个新的思想生了,前一个思想马上死亡了,流水一样。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庄子说看着这生命活着,没有死,是在等最后的一天。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人生,的确是这样。所以有人学哲学,学得不好的,反而觉得人生没有意思,你说搞了半天有什么结论?没有结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

在生活中,用照片所记录的,也都只是其中的某一种生命状态,一个片段,是不完全的。

当人能从“道通为一”的眼光看世界时,会领悟到大自然的风景有自然和治愈的感觉,是因为它融合了很多的因素在里面,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仅欣赏有花开的鲜艳美丽,也接纳有虫子、鸟屎在叶子上留下痕迹。而人的执着是只过分强调和放大片面的部分。这样会形成分割的心态,无法真实地与万物融合。

比如,我以前拍照也会努力和执着呈现所谓美好的,艳丽的部分,而有意忽略那些所谓丑陋的残缺的部分。这是在外相上的表现,实则说明了自己的内心是有好坏,善恶的执着和分别,无法将之合一。

人如果总是有好坏,善恶的刻意分别和执着,看不到正反是一体时,便会总是活在对抗的状态里,这个对抗实际上自己与自己对抗。

所以,修心实则也是让自己内心融通的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