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在地上的食物要不要吃呢?
掉在地上的食物要不要吃呢?
上周的周三早上,女儿在吃早饭时不小心把正吃的鸡蛋大的豆包掉在了地上,她顺手捡了起来,看了看,用嘴吹了吹,想要继续吃~~
我立即阻止女儿说:“别吃了,都掉在地上了,不干净”,
在边上吃饭的大人听了我的话后,立即又对女儿说:"没事,吃了吧,否则浪费了."
女儿看了看我非常为难,我心里也不痛快,但转念想在孩子的面前还是不跟大人理论了,就对女儿说"先放哪里吧,等着妈妈洗洗再吃。"
送女儿上学后,我就和大人说:“早上掉的地砖上的豆包怎么能吃呢,地砖上咱们穿着棉拖走来走去,不干净。”
大人非常不服气的说:就你事多,这孩子看你把她教育成做什么样了,一点都不懂得节俭,咱们爸妈小时候饿得吃不上饭,都把树皮碾碎了充饥。”
那掉在地上的食物要不要继续吃掉呢?
记得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学了一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我们的孩子粮食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要随便扔。中国的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掉在地上的食物要不要吃呢?食物界也流传着一个“5秒法则”:如果食物掉到地上,5秒之内被迅速捡起还可以安全食用。因为地上的污垢和细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污染食物。这样说来,掉在地上的食物是可以吃了,真是这样吗?5秒法则究竟靠不靠谱?
各国的科学家们对5秒法则作出了严肃的研究。2007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应用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个关于5秒法则的研究,发现在细菌从地板向食物的转移中,食物类型和食物与地板的接触时间影响不大,关键因素在于食物接触细菌污染的面积和地板的材料。也就是说,5秒之内捡起掉落地板的食物,不能避免细菌污染!克莱姆森大学保罗·道森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表面被污染的面积。地板的材料也会有所影响。比如掉在地毯上的食物转移的细菌会更少,只有不到1%。但当食物与布满细菌的瓷砖和木质地板相接触时,48%-70%的细菌发生了转移。
英国阿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几乎使用了相同的参数,研究多种材质的地板(瓷砖、地毯和层压板)与各种常见的食物(黏糊糊的糖果、吐司、意面等)接触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转移的情况。结果显示,对于潮湿的食物,包括意面和黏黏的糖果,掉落地上后5秒内捡起来,食物沾上细菌的是极少接近没有,5秒之后被细菌污染的风险骤增。地板的类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掉落地上的食物地毯转移细菌的可能性最低,瓷砖和层压板转移细菌风险最高。
这些研究都指向了一个结论——食物落地后产生的细菌数量与食物本身的潮湿程度、地板的表面形状、地面的干净程度等均有一定关系,与时间关系不大。
掉在地上的食物要不要吃呢?因此,笔者认为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掉落在地上的食物,谨慎的做法还是不要捡起来吃,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家里生活拮据,吃了上餐,下餐还没着落)一定要吃,也要洗干净或经过其它处理才可以吃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