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2018-05-23  本文已影响50人  闫大姐oo

我们的人生错在哪里?

从我们一出生,父母便开始规划起我们的未来。小时后还没弄明白理想是什么,我们就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向父母宣告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于是,我们的人生沿着一条预设好的轨道,开始按部就班的行走。我们一步步在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中,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再拥有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开始周而复始的运转。

这样的人生有错吗?如果没有比尔.博美特和戴夫.伊万斯的《如何设计你的人生》,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这样的人生没有错’。

比尔.博美特和戴夫.伊万斯,最早是苹果公司的员工,应该属于产品设计师之类的。经常受邀为硅谷的创意天才们讲解设计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所谓的设计理念,能帮人们设计出有创意的产品,却无法让生活变得有趣。于是萌发了把设计理念运用到人生中,即把设计思维运用到人生职业规划中的方式。

既有了设计思维,那么传统规划思维又该何去何从?

在本书的推荐序中,对设计思维和传统规划思维,作者并未主观明确界定优劣,而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考逐步明了清晰。

一、坚持初心VS重新定义

‘坚持初心’,是我们在传统规划思维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而作者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理念,就是把‘坚持初心’这个名词经过重新定义,转换为动词,这个转换和汉语中的语法无关,和行动力有关。

‘坚持初心’在传统规划思维中,往往会变成一个走不出去的怪圈。很多时候只能在圈里打转转,无法突破固有的模式,特别是在圈里呆久了,会丧失突围出去的信念。

因为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往往会固守已拥有的现状,不会轻易去放弃,更不会尝试着重新来过。

在人生设计课里,小时候的目标,被重新定义为‘’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了,找到自己最关切的东西‘’。找寻的过程本身也是行动的过程,当你以一种全新的状态上路,目标会很明确,能量也会更足。

在初心被重新定义之后,会出现一个新的选择题,在选择的过程中,是只找适合自己的,还是去做多个选择呢?

二、找适合自己的VS有很多种选择

按照传统规划的理念,每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在适合自己的概念里,包含了许多因素,有功利性也有目的性。

这个目的性不是为达到某种目标去努力的结果,而是带有逃避性的选择。比如我选择这个职业不是因为我喜欢去做,而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难度低障碍少,不用太费心。或是因为环境不错,待遇不错等等,综合考虑之后特别适合我。

反之,在人生设计理念中,却提出了‘’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并从某个选择开始试试看‘’。

我对‘’发现很多适合自己的‘’理解是,无论做什么,不要未做之前先下定论,没有去尝试去比较,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内心最需要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在哪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就如同人生设计思维和传统规划思维,在未接受设计思维的理念之前,在两者未做比较之前,我们不会知道两者的差距在哪里。

无论是尝试重新定义自己的初心,还是尝试去做很多种选择,那么怎么去做才是最合理的安排呢?

三、做出决定,坚决推进VS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在做决定之初,都会慎之又慎。

比如投入一个行业之前,会去做对比权衡和行业调查。

再比如想开个店,要进行的程序一定是先考察,市场空间多大,顾客群体怎样界定,产品投放市场的竞争如何等等。待各方面考察考虑成熟,才能选择去做,然后坚持做下去。

而人生设计的思路是:当你没有真正去推进时,你根本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聪明的人生设计方法是,做一个想‘AB’人生原型,然后开始小范围试错。

因为在没行动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想象,与其在想象中焦虑,不如直接去做。

以上述两个例子,当你无法确定进入某个行业时,可以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几个领域,进行小小的尝试。

尝试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做学习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不同的人,会遇到不同的事。因为始终参与其中,你会对未来的选择,有更加真实的体会、更加清晰的思路。然后再确定自己有兴趣做好,最想做的是什么。

推荐序中,最后把设计思维和传统规划思维进行归纳:

传统规划的思路——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出决定把事情做成。

设计思维的思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