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旁的小餐馆依旧,但是很难再坐一起和你吃饭
公司附近有一家刚开的面馆,老板也热情大方,“开业酬宾”只要消费就送饮料一瓶。一回生二回熟,和老板闲聊中得知老板是河南人许昌人。异地他乡,也许出于老乡的缘故,我递给老板一根烟,自那以后去他家吃面,量也多了、浇头也足了。
源于餐馆,故事就从另一家餐馆开始~

小姜已经毕业两年了,走上工作岗位,大部分都是他单独一个人吃饭。小姜在南方的一个二线城市读书,也在这里工作,至今每周末他仍会到学校旁的那个小餐馆吃上一顿。
学校旁的这家小餐馆名叫“同福餐馆”
老板之前是个大厨,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后来听他说厌倦了漂泊的生活,寻得一个校门口的门面,几乎拿出了自己全部家当,开起了这个餐馆。老板会的菜系很多,能适合南北方的口味,生意也自然不错。
小姜是这里的忠实粉丝!
大一开学前夕,小姜花了好大一波功夫说服父母不让他们陪送到校。都成年了,你们老是担心,什么时候算个头呀。各种举例子,摆事实,父母总算答应了。小姜其实也知道,在父母眼里,孩子是长不大的,在父母心中自己永远是孩子。成长就是不断的去证明自己!
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定票了,不再犹豫买不买父母的票了。考虑火车的到站时间,小姜定了一张晚上的票,时长8小时,八月底、九月初,任然夜短昼长,到站恰是清晨。这样不至于到站三更半夜、露宿街头。
这已经不是小姜第一次做火车了,在火车站也不会像“二傻子”一样晕头转向。哪里候车、哪里进站都心中有数。虽然说这不是小姜第一次做火车,但是这是他第一次做那么时长的晚班火车。
此时,地缘上距学校近的同学,已经早早的到校把入学手续办好了。校园好不热闹~三两成群,有说有笑感觉他们像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一样。其实大家见面相处也才不到几个小时而已,几个小时就够了,可能这就是你接下来四年相的知己或者闺蜜。
几经周折小姜总算到了火车站“大城市就是不一样!”小姜不禁感叹道。交通很便捷,火车站到学校可直达,可选择地铁或者公交。这一点一点也不像小姜住的那座小城市。交通拥挤且有点混乱,最可恨的是路况还不佳。对小姜来说这种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就目前来说,他什么也改变不了。
大概快到11点钟了,出地铁的那一刻,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温差也太大了吧。离学校大概还剩5分钟的步行吧,硬着头皮走吧,再坚持一下就到了。虽然家长开车子来送的孩子的也挺多,但马路车辆依旧井然有序。
人流量越来越大,小姜被淹没在人群中。早餐没吃、午餐时间马上就到了,先填饱肚子再说吧。
同福餐馆位于学校斜对面的拐角处,距学校正门不到500米,学校侧门300米的样子。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堪称优越。
同福餐馆门口排着不长不短的队,有一个大水壶。原来老板免费提供了绿豆汤,给学生和一些家长防暑用的,虽说不是大夏天的,但是中午的太阳仍旧非常大。
小姜拖着行李走近,恰逢老板添倒刚冷凉的绿豆汤,谁能搭把手,老板喊道。二话不说,小姜放下行李和老板一起兑满了大茶壶。近水楼台先得月,小姜也先喝上了一碗,水还是不顶饱,此时感觉肚子已经咕咕在叫了。
那就来这这家餐馆垫垫肚子吧~
(短片小说 未完待续。源于路人甲口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或借鉴他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