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loT从业者IT/物联网互联网科技

站队阿里还是腾讯?四种实体零售业态的数字化现状及其出路

2018-05-22  本文已影响10人  物联传媒小新

变量与定量

谈及零售,恐怕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新零售,然无论是阿里提出的新零售,还是京东所言的无界零售,抑或是苏宁倡导的智慧零售,三者在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强调的都是利用技术升维零售认知。

某种意义而言,零售是一门“人学”,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而如何满足人的需求?技术为探知需求提供可能,这是满足需求的前提,然技术并非唯一手段,但它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会越来越重!

那么零售人是否只需关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就高枕无忧?无可否认,技术已演变成零售第一生产力,但对零售商而言,另一个需要顾及的是收支,即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新技术在投入应用市场时,往往会有一段适应期,且在前期尚不具备规模效应时,成本居高几乎是惯例,而其他相关技术对其的竞争,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第一时间引入新技术的零售商而言,实际上扮演了小白鼠的角色,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像亚马逊般在Amazom Go上不计成本地投入前沿技术,对多数零售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慢半拍,选择合适的切入时机未尝不是良策!

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对技术保持敏感性有其必要,而过分的关注则意味着巨量的精力投入,与其如此,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求行业中的“不变”以及如何更好地践行这种“不变”倒更具价值。

零售行业中的“定量”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从零售的三大要素,即人、货及场来切入。表面看来,人是变化的,因为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货是变化的,因为它要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场同样是变化的,从线上到线下,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新的场景在不断产生与消亡,目的却只有一个,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并消费。如此看来,定量似乎不存在?非也!正如前所言,三大要素中,人始终贯穿其中,货离不开人,场离不开人,人同样离不开人!

零售的一切要素最终都要回归到人本身!所以,探讨零售的变与不变时,势必离不开对人性的探讨。在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看来,未来50年内,零售业有三点不会变,即顾客喜欢低价的商品,送货快以及更多的商品选择(人性的,太人性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则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示,国人对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观念根深蒂固,小米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做价格厚道,感动人心的产品!

两位零售大佬的观点一综合,得出四个字: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正是零售业的四个“定量”。

宏观而言,多快好省是零售业的整体战略,要打“胜仗”,靠这四个字不够,还需微观战术的配合。谈到微观,就要微观到以人为单位,而非以群来衡量。零售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为年轻人,多数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标品”,个性化、差异化已成零售趋势,要满足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前述的多快好省则显得过于宏观,难以应对!如何更加精细化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传统零售依靠的是经验,新零售则仰仗技术,而技术正是数字化的前提。

数字化是战略需求

电子商务的崛起源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相对传统零售,其主要优势在于更大程度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其他优势不再一一列举),你几乎可以在任何合适的地方生产商品,然后把它卖给任何人,这是技术的魅力所在,但其缺陷也明显,即具备较强的资源聚合效应,天生就具备赢家通吃的垄断基因,流行的互联网721定律正是佐证!

当线上的格局已定,线下自然就成为巨头们的下一个战场!马云适时地提出了新零售概念,指出未来线下与线上零售将深度结合,加上现代物流,服务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共同构成未来的新零售。

马云的老对手刘强东则在京东年会上表示,“在未来的十二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线上的巨头们在享受着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同时,依然沿袭着旧有的路径向线下进发!

无论是线上或线下,技术都是手段,目的是达成顾客消费行为的数字化,藉由数字化去精准探求顾客需求,再针对性地给予满足。

在技术应用上,线上具备优势,其优势并非源于技术本身,更多是来自其应用技术的特性(比如很容易窥探用户行为等隐私),这使得对顾客线上消费行为相关记录的获取变得简单(很容易获取用户浏览了哪些商品以及停留时间等消费相关行为),在线下,获取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则主要依靠多系统之间的联动,比如收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物识别及客流分析等系统之间的联动。

对线下零售商而言,渠道的价值至关重要(有渠道为王一说)。线上最重要的是流量,便利性+打破时空限制+聚集效应,使得线上巨头轻易就能获取海量流量,由此建立起自身庞大的线上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库,以巩固自身的数字化城墙,但流量剧增的背后,质量却逆向而行。

得益于零售相关技术(包括支付收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物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及客流分析技术等)的成熟,线下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分析记录变得越发可行,此时线下流量的高质量优势便得体现,这也是线上巨头们垂涎线下的原因之一。

在线上巨头不断向线下渗透的当下,线下零售商的数字化布局又是怎样一片景象?

四种零售业态的数字化现状

实体零售的数字化,目的是实现人(ID)、货(SKU)、场(P)的数字化,让顾客与商品建立精准的对应关系。实体零售商了解商品,但对商品具体卖给了谁多数并不清楚,只了解顾客花费多少钱,后果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几乎一无所知,在消费越发达的社会,消费者越是相对强势的一方,商业行为亦势必是越围绕消费者展开,此时对消费者的了解成为一种战略需求,由此,实体零售商的数字化转型成刚需。

回顾实体零售的数字化转型,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苏宁是始作俑者,到如今,已近十年,十年中,百货、超市、购物中心及专卖店这四种零售业态到底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妨看看下图:

由上图大体可看出,超市及品牌商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好,基本走上持续完善之路;而百货及购物中心因其自身的特性(自营份额少或无,主要为品牌商),数字化基本还处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品牌商中的加盟部分,其ID数据为无,是因为加盟商并不愿意将这些数据分享。

这大致是当下实体零售的数字化概况,可见,在消费数据领域,实体零售商跟线上巨头相比,犹如蚂蚁与大象之别,此时,站队(选择腾讯还是阿里)还是单干,成为实体零售商不得不认真面对的抉择。

站队还是独立,这是个问题

对多数传统零售人而言,位置的观念根深蒂固,某种意义上,实体零售的竞争就是点位的竞争,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门店的销售情况,随着零售应用技术的不断升级(如供应链管理效率及物流效率的提升等),必然会让空间在零售业的价值权重不断下降,正如京东老板刘强东所言,零售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位置的竞争,而是物流的竞争!

此时,零售的竞争就回归至体验,谁能更快洞察消费趋势及需求并满足之,谁就是赢家!顾客的消费数据则成为洞察需求的利器。

如前所言,实体零售所收集的消费数据,很多是初略的,只知道某人在商场花了多少钱,并不知道具体买了什么,这样的数据是无法对其进行分析挖掘的,大体归为无效数据,好在实体零售商们不断引进新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如今,顾客进入一家商店,视频识别系统会判断出您的性别,大致的年龄段,你在店内的行动路径,对哪些商品感兴趣亦会被系统记录,若购物,你个人更详尽的信息会被系统记录(姓名、电话号码,购物详情等)并与前述的行为进行关联,这样线下顾客的消费数据得以较为完整的记录,为绘制更加精准的顾客消费画像打下基础。

如此,线下的流量数据虽少,但质量会越来越高(消费数据采集技术在不断升级,顾客画像亦会越来越精准),线上,则刚好相反,二者正好互补,这也是线上不断往线下渗透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本文暂不探讨)。

渗透的结果是实体零售商们在腾讯与阿里之间二选一。事实上,目前大的线下零售商们基本已经完成站队,见下图。

对于多数尚未站队的实体零售商而言,选择阿里还是腾讯?抑或是期待第三极的出现?或是独立?这是个问题,在答案尚未清晰之前,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回归零售本源,专注于对产品的打磨,因为所有的零售故事,都是从产品开始的!

关于零售业的更多交流及合作,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中国品牌发展公益基金、深圳市智慧零售协会、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圳市连锁经营协会 联合主办的2018智慧零售博览会及2018国际零售信息化暨无人售货展将于2018年7月31-8月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展会期间,《中国智慧零售大会》将同期举行,主办方邀请国内零售一线大咖现场分享,与您共同探讨零售行业的新模式、新趋势,助您更好把握零售行业稍瞬即逝的商机!(来源:新零售视界 作者:徐永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