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人间词话》
2016-02-20 本文已影响79人
月方
这么多天,终于看完《人间词话》。读《摇晃的中国》的时候,因张鸣先生纯从历史的角度叙说,文字清浅,便能感觉到内心对精细文字的渴求,也许正是接下来读《人间词话》的因由。
很惭愧,《人间词语》于我又似乎太深了,因为我并不能真正读懂静安老先生对诗词那种精品细考的讲究,并不真正懂何谓“隔”何谓“不隔”,并不真正懂何谓“俗子”何谓“倡优”……在我眼里每一首词都是极好的,看不出柳永有何俗艳及“儇薄”,看不出晏几道怎么“矜贵”却又有“余”、看不出姜夔为何"有格"而又"无情”。当然,我能看出苏轼雅量高致、李后主境界幽远、纳兰容若素朴言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纳兰容若)
再欣赏一下苏轼这首词的气格神韵: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同时,静安老人对诗词的评价予现在的写作也是一样有用的:
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否则所谓游词也。
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人能于诗词之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