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代价
爱丽第一次见到薛华的时候,为她保养得白晰干净的皮肤、大方得体的穿着暗暗感叹。
同年龄的人,生活的差别这样的大,有时你不得不相信命运的安排。
爱丽和薛华是网友,是在一个同年龄的女性聊天群认识的。薛华老在群里晒她的厨艺,爱丽是她的粉丝。爱丽不明白城里人做出来的饭菜看上去那么精致,不像是吃的,倒像是观赏的。
薛华的红烧肉烧得火色正好,金黄透亮,白色印花的瓷盘里铺上一层生菜,再将烧好的肉盛在上面,让人垂涎欲滴。清蒸的大虾整齐摆在盘中央,周围摆上一圈西兰花,绿配红,煞是好看。
还有很多,反正每道菜都很有型。烧好的菜盛放在精美的餐盘里,再摆放在铺有印花桌布的餐桌上,就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在此之前,爱丽没见过薛华本人。
那天薛华在群里说,她和女儿都喜欢吃甜玉米。
对薛华带有好奇之心的爱丽说,我家种着呢,我明天进城给你带几个吧。
于是就有了爱丽和薛华的那次见面。
爱丽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手往身后藏,她那双干惯了农活的手又黑又粗糙,尽管进城的时候刻意洗了个澡,脸上抹了一层粉,还涂了点口红,但在薛华面前爱丽感觉自就像农村人土话说的那样,“驴粪蛋蛋上抹了一层霜”,那种“土”、那种岁月刻下的“沧桑”,任凭多好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住。
爱丽心里五味陈杂,同龄的女人,心里没有一点比较是不可能的,但爱丽还是压制住了心里的羡慕和嫉妒,大大方方把一塑料袋嫩玉米棒子交到了薛华的手里。
薛华接了过去,微笑着说:“爱丽姐,谢谢你了,我姑娘就爱吃这甜玉米棒子,怎么吃也吃不够,你看你,我说不送了、不送了,买上几个给她煮上算了,这么大老远的,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也是顺路,家里种得多,卖不掉也就喂了羊了,我给你挑的都是又大又嫩的棒子,你煮的时候留一层皮,煮上好吃。”
“嗯嗯,爱丽姐,去我家坐坐吧。我老公上班了,姑娘上学去了,家里就我一个人,这么热的天,进去喝口水吧。”
“不用了,不用了,我早点去蔬菜批发市场把这半车玉米棒子卖了,还要回家喂牛、喂养呢,你快进去吧,我走了。”
爱丽开着她的电动车行驶在城里的柏油马路上,看着马路两旁参差不齐的住宅楼,心里感慨,有些女人就是命好。
像薛华,据她自己在群里说,她也没上过大学,但人家就有嫁个城里人享清福的命!你看看她那双手,跟自己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自己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啊,一年到头不得闲,在地里刨食吃,种上几亩地的菜,还要在这炎炎烈日下开着这破烂的小三轮一趟一趟往城里送。
今天说好了要给薛华送玉米棒子,不知什么心里作怪,竟然刻意洗了个澡,涂涂抹抹半天才出门,涂抹的结果是,人家接装着玉米棒子的塑料袋时伸出的一只又白又嫩的手就完全把你比下去了,生活的好赖一看便知。
爱丽一边感叹着,一边驶向城里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有了这次送玉米棒子的交情,爱丽和薛华在QQ群里越来越熟络起来,爱丽和几个女人QQ群聊时,不住地夸赞薛华保养的年轻、漂亮,甩自己好几条街。爱丽的夸赞是真心的,嫉妒也罢羡慕也罢,薛华保养的好是事实,哪个女人不爱听好话,夸几句又有何妨?
一个多月后,薛华给爱丽私发消息:“爱丽姐,能跟我聊聊么?我心里苦闷的没地方说。”
“怎么了?”爱丽看到消息的时候回了过去。
“唉,难以启齿……。”
“信任我的话就说吧,说出来会好受些。”
“我家那口子跟我貌合神离好几年了,我知道他外边有人,我也不去捅破,我这么多年不上班,真闹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以前我想只要他拿钱回来就行了,我可以选择不闻不问。我一天变着花样儿给女儿做好吃的,一天拖几遍地,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借死命的干家务活来麻痹自己。”
“我昨天出去逛街,看见他和那个女人了,他把车停在路边,给她买了一杯热奶茶,那亲密的样子,我看着锥心的痛……。”
“他看见你了么?爱丽问。
“没有,我在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取了点钱,正准备推门往外走时,看见了他,我又退回去了,直到他们开车走了,我才出来……。”
“爱丽姐,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心里特别难受,昨晚一晚上没睡着,明明是他做了错事,但我却像做贼似的躲着他。”
“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我也不知道该给你出什么样的主意。”爱丽不是谦虚,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爱丽和薛华又聊了很久,爱丽真的不敢给薛华贸然出主意。
那天夜里,爱丽躺在自家炕上,听着丈夫颇有节奏的呼噜声,辗转难眠。
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每一种生活都是有代价的,自己在家里有绝对的话语权,让丈夫对自己服服贴贴,那是用在常年风吹日晒下的劳作、变得又黑又粗糙的容颜换来的。薛华的清闲和“享福”的生活是用丈夫的背判和自己忍气吞声、委屈求全换来的,孰好孰赖真的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