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信仰
梁晓声说,"读书对95%以上的人类,益处很大。读书会使我们于浮躁之境淡定,于群情盲动之际保持理性,于享乐风习大行其道时俭以修身,于清贫中不至于连精神也一并贫穷了。会使我们成为善良、文静、举止得体、谈吐不俗,因而起码在95%以上的人口中成为受尊敬的普通好人。在不影响正常升学的前提下,着意培养儿女的读书习惯很重要。"
俞敏洪说,"在读书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再坏也坏不到哪里。"他从小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了,母亲支持他,给他创造了随时随地读书的环境。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不是要吃的,要穿的,就是要玩的。父母或长辈领他们出来的时候,也总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有几个是注重精神需求的呢?这样长大的孩子,耽于享受,将来好不到哪里去。我经常看到的情形是,有的孩子想买书,可家长舍不得钱,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买书是浪费,又不提高学习成绩。但是买吃的玩的却从不拒绝。还有的孩子在老师的逼迫下勉强买书,回去根本不看,他们以为自己读书是为了老师。
父母不喜欢读书,他们就理解不了读书的意义。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有出息,连学习都忙得焦头烂额,哪有闲工夫看课外书。有的孩子跟妈妈说,我要看书,妈妈说,你会看啥?看看书店,诺大一个县城,就连节假日来的人都寥寥无几,有一部分人居然不知道书店是卖书的,据调查,去年人均读书四本多,多么悲哀!读者的严重空缺说明什么?大家对读书的轻视。常常有家长来奉老师的旨意给孩子买书,其实就是应付老师。他们说,老师让阅读课外书,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说,阅读是一件长期的事,仅仅看几本书是不解决问题的。阅读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对一个人的成长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键是,你是否会坚持下去,结果所有人都摇摇头。
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无用,读书是闲人干的事。都说国民素质差,从中可见端倪。诚然,学习固然重要,但读书也同样重要。读书不像学习那样可以通过考试立即验证出来。读书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孩子,在他能认字的时候,每天读书一点点,到他长大以后,他的变化绝对比你耳提面命强得多。读书起码会让你成为一个安静的人,读书也会让你成为一个懂道理的人,所谓的知书明理。读书读久了,头脑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专门形容读书人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谈不到气质的。所以一个睿智的人,即使自己因种种原因不能读书,也一定是个喜欢读书崇拜读书的人,并且会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到自己的家人。我们泱泱中华,读书应该成为一种信仰。孩子的习惯是父母养成的,你教育他什么样他就会成什么样。给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在你教育他的同时,让书来教育他,让他与更多的智者沟通,你会减少很多忧虑。
我曾遇见一个女人,看起来非常知性优雅 ,说话柔柔的,非常礼貌。我忍不住问她的学历,她答曰,大学本科。这就验证了我的猜测,她是个读书人。当然,学历高的人未必都能这样,但是不读书的人绝对做不到这点,那种气质是读书人特有的。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都是不读书的人,或肤浅的读书人。我遇到许多谈吐不俗、举止得体的人,他们的行为是那么让人尊敬,让人舒服,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读书人或喜爱读书的人。我也认识很多浅薄粗俗的人,自作聪明,一言不和,轻则辱骂,重则殴打,他们也无一例外都是不读书的人或讨厌读书的人。这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差距。想让你的孩子有出息,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首先从培养读书开始。读书,慧及自己,慧及后代。
古代有许多大智慧的读书人,把他们良好的家风传承给后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形成了一种教育理念,子子孙孙世代相传,人才倍出。即使是农民,也懂得善良,诚实,为别人着想,以德为本。读书,就是一种信仰。如果人人都读书,那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人民会更文明,国家会更富强。每天读书一点点,你就会进步一点点,向优秀靠拢一点点,最终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诗和远方,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只要你够虔诚,坚持下去,定会到达你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