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才会有未来
以前总是以为只要自己勤奋就充满无限能量,其实,倘若你只是一味重复,却不加于深度思考,即便你是坚持了十年,也无非是一年经验的十年重复,也必将无济于事。
你是否会经常性地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明明对于一个问题思考了很久,却仍流于表面?为什么脑海里满是好的想法,却难以聚精会神地思考?为什么自认为满腹经纶,却总是理屈词穷?倘若你的确常常受困于此类问题,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了,因为你并没有学会如何真正的深度思考。卡曾斯说:“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很多人非常优秀,是因为他经常不动声色深度思考,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并坚持学习知识并转化为思考输出的良性循环。
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不用任何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大量信息,我们每天都在看大量形形色色的广告,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于是我们开始疲于接受,接受朋友圈、抖音、信息,一天下来,我们好像知晓天下事,然后留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得可怜,原来自己以为的繁忙,只不过是劣质的忙碌,毫无建树可言。换个角度来说,本质上不是忙,是懒,懒于思考,懒于挑战自己,还总喜欢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殊不知,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全力后对结果的不纠结,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没有深度思考,人生更多只是在重复,永远走不远。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非常火热,以后也会替代人类越来越多的岗位,那么你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做大的威胁是什么吗?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说:“人工智能对我们最大的威胁就在于,当我们过于依赖很多的数据系统以后,我们自己如果变得懒于思考、懒于自我反思,而让我们自己的智慧退化的话,这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是尼采和萨特的书,而现在的畅销书,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书;看于丹《论语心得》的人比看《论语》的人多得多。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们懒于思考,希望直接得到答案,结论是人们懒于思考的产物。既然如此,我们来一起解读下,人们习惯的几种行为:
把想法当思考:单纯地把一时想法当成解决方案,而没有行动前分析、论证;
把假设当结论:分不清假设与结论,也不去查找研究事物的来龙去脉;
把现象当原因:大多数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却不去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
以上这三种现象可以总结为:缺乏“独立思考、深度思维”,懒于思考的人,将没有生存空间,未来也一定走不远。我们只有学会深度思考,才能产生认知升级,从而实现阶层跃迁;未经思考的生活只能不断被征收。正如《思考的技术》中所说:“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就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
深度思考,才会有未来如何进行独立思考,深度思维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思路:
1 要养成质疑一切习惯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凡事多想对立面,你就发觉其实身边一些习以为常坚信不移的事物,倘若脱离一些前提,其实是站不住脚跟的。任何理论和方法之所以能成立,一定是因为它满足了相应的“前提条件”,如果脱开这些前提条件,空讲理论和方法,那都是耍流氓。比如1+1=2,这几乎是所有人都默认的定理。不过,要想让1+1=2,其实也离不开相应的前提——前后单位一致。比如1个+1个=2个,1天+1天=2天等等...而一旦脱离了这个前提条件,1+1就不一定再等于2了。比如1天+1小时就无法等于2,1吨+1克也无法等于2等等...
2 要养成独立客观的判断习惯
要相信世界上的事务都是有章可循,有理可依的,万事都有规律,而且规律同道理一样,基本上是相通的。可以通过周期性变化和线性变化来找确定性。周期性变化就如同一年四季呈现交替性变化,有些事情也是呈现此种变化。我们要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要学会辨识趋势。
3 要实现重新定义及再造
通过质疑与规律的研究,开始结合自己及当前特点重新定义,要寻找到与众不同,并勇于另辟蹊径。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问清楚“我想要什么”;不断思考外在的一切,问清楚“我发现什么”。
独立思考的人, 因为有了怀疑和辨别的能力,所以能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直到站在真理的面前。这个过程其实挺痛苦的——怀疑自己曾深信不疑的东西,会让你重新陷入迷茫,不过为了教你学会独立思考,我也没有义务让你舒服。
当独立思考、深度思维成为你人生中重要组成部分时,你的未来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