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3岁记
研究生毕业已经四年了,想想刚毕业那会每天四处跑招聘会,也吃过无数闭门羹,焦虑过,担心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26岁生日那天,坐在回武汉的火车上,赶回去参加第二天平安银行的招聘笔试,心里默默对自己说:“生日快乐,坚持坚持,一切都会过去的”。
说起读书,我并不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高中时期因偏科,英语成绩每次考试不及格,没记错的话高考英语也只考了七十多分。好歹理科成绩在班上还算数一数二,帮我弥补了一点分数。好不容易熬过高考,好不容易才考上一所湖南的二类本科。英语一直都是自己的软肋,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便毫无悬念地挂了科。虽然自己后来报名参加新东方的英语四级培训班,也试过每天早起背单词,但可能是高中英语基础太差,考了好几次四级都不没过,直到大四最后一次四级考试才勉强通过。要说六级,本科虽然没有机会了,可研究生期间年年考,但年年挂。
大四那会,班里很多同学都准备参加考研,为了心理安慰自己,索性也去报了名,后来没有坚持住,考试前的前一天放弃了,可能因为知道自己即便去参加,也考不上,于是选择了逃避。本科毕业之后回到老家,也不敢告诉父母考试的真相,只是撒谎说没有考上,成绩不理想。后来在老家待了半年,考了驾照,再后来便吵着要去北京找工作,就这样开始了北漂。
当初去北京很大程度是个人情感原因。那会都怪自己不争气,没有考上研究生,女朋友提出分手,和同年级的一个男孩一起考上了本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所以当初去北京更多是想去证明自己,幻想着追回曾经的感情,可后来觉得自己也挺可笑的。去到北京,事情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样理想,一个人在北京表哥家过着每日废柴的生活,晚睡晚起,吃饭叫外卖,夜晚打游戏,也没有出去找工作,居然在家人的“怂恿”下,应付性地报名参加2011年研究生考试。
废柴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2月1日,也许那会自己真的意识到危机感,怕将来自己没饭吃,还要露宿街头。于是从2010年12月1日到2011年1月15日的这45天,开始了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黑色45天魔鬼地狱考研复习。我报考的是北京交通大学,恰好需要考试的科目,除了英语,其他的课程因为本科基础还算比较牢固,复习也还顺利。不过45天毕竟时间有限,考研复习全书也只能刚过完一遍,历年真题肯定时没有时间做,全凭考场发挥了。而自己最担心的英语,客观题在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重点都放在了大小作文上,背了无数的范文模版,只求能多得几分。没日没夜,只要人醒着,意识还在,那就是在看书背书做题中。
后来回忆这段时光,我觉得无论最后考研的结果如何,这45天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不逼一下自己,还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不过最终还是因为英语单科差了A区单科线3分的缘故,被调剂到了南方一所某电子科大(具体就不说了,哈哈),从此又开始了学生生涯。
从本科毕业,到废柴混日子,再到黑色45天,起起伏伏,自己缺在不知不觉中脱胎换骨,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更加地了解自己。研究生三年,我也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导师给予的课题,能应付就应付,大部分时间找资料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记得有一段时间,因为实验室有空调,所以每天洗完澡就去实验室看夜书,累了就直接睡在了实验室,就这样度过了三年。
说起研究生,当初在老师们的心中,我是一个不听管教,不好好做课题的问题学生,就连研究生毕业我也是几经周折。毕业被延期,因为小论文没有按规定时间发表。记得那天我的导师在所有同门面前宣布我被延期毕业半年。不过好在我签约的那家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因为没按时毕业,或者没有签订三方合同而拒绝我,只是让我带上了本科毕业证件来公司报道,可依然开了研究生级别的薪酬待遇。直到现在,非常感谢老东家和当时的部门领导。现在这家公司是北京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名字我就不说了。
工作的第一天报道,领了电脑和办公用品去到了工位上,我发现互联网公司的同事比我想象的更加可爱更容易相处,不懂的可以随时问,同事们都很热情。刚工作的半年,为了能够尽可能快地胜任这份工作和岗位,每晚看书学习到凌晨3点,白天仍然像打着鸡血一样去上班,每日在雾霾中来回穿梭。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们部门领导离职,我跟着他离开北京,回到深圳。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活力有朝气,很多好的想法和创意都在深圳孵化和起飞。深圳,我在一家大数据公司就职,主要为运营商、金融、证券等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持工作。如果说在北京是单纯地学习专业技能,那在深圳这家公司,除了专业技能,我还学会了如何和客户,陌生人打交道。如何从商务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而并不仅仅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考量。如何写文案总结,如何规划项目进度等等,这也为我后面事情打下了基础。
有人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的这个机会悄悄的来了。几年后曾经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其中一位老大哥找到了我,让我去他的创业团队帮他,带领他公司的整个核心技术团队。在并没有明确薪酬待遇的条件下我答应了,一方面是信任,另一方面是打心底的感谢和报恩。公司从最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0人团队。团队虽规模不大,但经历了两年的发展,我们也开始盈利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一二季度的收益持续翻倍,作为回报,大哥让我坐上公司第三大股东。但创业不比打工,打工者不会承担公司业绩的风险,大不了怕屁股走人找下家,因此这也是造成打工仔和创业者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创业的几年中,习惯性每天询问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最近的工作进度如何,每天观察业务数据,每天似乎都会担心怕忘了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注意到。久而久之,想得多,睡得就更晚了。
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每个节点,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所有不能打到自己的都将使自己更加强大,回忆过去,我还挺感谢那段曲折坎坷的日子,即使苦和累,但同样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33岁,十年前的今天,我还在北京表哥家等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他的英国朋友,用极其不熟练的英语讨论为什么中国足球踢不出亚洲。下个十年,43岁,也许期待的是另一个生命的种种。
希望大家将来一切顺利,身体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