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的一切出版相关

编辑工作手记:当我在校对时,我在校对些什么

2022-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我这知识都学杂了

许多作者在寄送文稿之初,便已然觉得自己的文稿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磋磨的至臻至善之作,但在编辑手中,文稿却会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增删,往往一本稿件完成一次校对之后,便出现“满堂红”的现象。

那么,编辑在校对作者的稿件时,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编辑在拿到稿件时,除了完成校对工作,首先要完成审读工作。审读稿件,必须对原稿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进行判定,简而言之,在未来将要出版的书籍中,绝不可以出现任何思想性、原则性的错误,那些完全有悖于常识和基础科学的内容,必须予以清除。如果一本稿件经过三次审读并合格后,编辑则开始进行校对工作。

无论何时,编辑校对稿件的首要及最终目的是让稿件规范并达到出版要求。这就要求文稿必须语言规范,合乎逻辑。

其一,文稿中所使用的的字词需要正确,即不出现错字、别字;使用正确的词语,除了语义符合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不要使用“生造词”。

其二,文稿用语必须讲究语法规范。对于相当一部分作者来说,虽然从小学习语文,但却缺乏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这就导致了许多作者在写文章时自以为已经说清楚说明白了,事实上却没有搞清句子的成分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通篇没有主语、句子成分赘余、句式杂糅等,都是经常出现的问题。

其三,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必须讲究逻辑关系。有些作者在行文之时,往往喜欢“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一通乱用,但是上下两句之间,却不具备因果或是转折的逻辑关系。更有甚者,只有因,不述果,导致读者读来一头雾水。

其四,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职能,滥用标点会让文稿显得杂乱无章。有些作者不善使用标点,“文不加点”,让人一口气读不完一句话。有的作者习惯一逗到底,结尾加个句号,使得文章缺乏层次感。该用引号的地方用书名号,该用省略号的地方却用了破折号,诸如此类问题,都会使文句出现表意不清的问题。

其五,文章需要简明,使人易读、易懂。私以为这是一篇文或者一本书最需遵循的首要原则。盲目追求辞藻的华丽,使用繁复的语言来彰显自己的文学水平大可不必。中文自古以来就具有简短的特点,能一个字说清楚的事,就不用整一句话。能一句话讲清楚的事,就不用长篇大论。

其六,文章要分主次,详略得当。很多作者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说得一清二楚,但通篇下来,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这也是很多作者存在的通病,一写文章便一发而不可收,一件简单的小事要用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篇幅来叙述,著述一本小说更是动辄成了百万字的“鸿篇巨制”。然而,文章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曲折离奇,大量篇幅用在了“不必要的叙述”。

除了上述一些要点外,编辑在校对时往往也会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升格”,该删除的删除,该增加的增加。总而言之,一本初始的稿件,在站在出版的终点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