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了解自己的
觉得自己很迷茫的,还没有一个关于“我是谁”的答案。,这空虚、迷茫和焦虑的背后,可能与还没有真正地“找到自己”有关——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未来在哪,不知道如何平衡“做自己”与“守规矩”。或者说,尚未完成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自我认同”。
“找自己”可能有4种状态,你处在其中的哪一种?
Marcia(1966)把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们,根据“探索”与“承诺”两个维度划分成了四种不同的状态。
我处在“混乱”中。
是不了解自己的
找到自己,是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务。
自我认同,或者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1968)的理论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务。
当一个人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也就意味着Ta对于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一种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认(Shaffer & Kipp, 2013),比如,Ta会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底线与价值观,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选择什么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如何平衡社会期待与自身意愿等等。
可以说,自我认同的形成,是人们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选择的基础(Erikson, 1950)。与此同时,人们也正是在不同的尝试和选择的过程中,才逐渐地认识自己,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在埃里克森看来,自我认同的形成,并不是一种简单经验“累加”而是“整合”。在结识了不同的朋友,尝试了各种类型的事情之后,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清楚自己在交友、规划未来、寻找人生意义的时候,背后那些一以贯之的信念和价值是什么,那些在我们看来可以定义我们,或者那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不过,这个尝试、探索与整合的过程,有可能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充满危机的局面,有些人穿过了这些危机,而有些人却停留在了混乱之中。
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成年初显期(18-25岁)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上了大学之后,我们似乎才开始意识到要去认识自己、探索自我。而整个成年初显期,我们似乎都处在这样一种危机与探索之中,还未找到自己,倍感焦虑与迷茫。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
正如前文所说,自我认同,是人们在不断地探索与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Marcia, 1964),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清楚,我是什么样的人?作为男性或者女性,什么样的关系是我想要的,我认为男女应该如何分工?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我信奉怎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有些时候我们会以为,找工作或者找对象等等的尝试,是一个“展现”自我认同的过程——我找的工作/对象反映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喜好、我的价值。
但其实,在我们还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尤其对于成年初显期的人而言,去做出尝试或选择,更会是一个“获得”自我认同的过程——无论喜欢或不喜欢,在每一次做出尝试/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离了解自己更进一步。
所以,不要因为害怕暴露自己而停止尝试,不敢选择;而是要把这些尝试和选择都当做是了解自己的途径,这样你也会更有勇气去探索。
另外,我们也要学会去与一些重要的他人“分化”(differentiation)。正如前文所说,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或许和我们与身边的人过分亲密,过度依赖与干涉有关。
因此,想要真正看清真正属于自己情绪、认知、行为举止,我们需要努力去辨别在一些情境中,哪些是他人的要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许,哪些是我真正的选择。在这些时刻,不妨试着在内心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做出一些思考。
最后,你可以跟着我们做这样一个基于想象的叙事练习:想象二十年后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你的生活是已经充满了规律吗?还是你的生活中仍有很多不规律、新鲜又有挑战的事情?你结婚了吗?你定居在哪里?你有孩子吗?你的经济条件是什么样子,你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物品和服务?你有很多新认识的朋友、还是只和一小圈子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你对于这一天生活的想象越深入、越细节,越能帮你了解,你究竟渴望什么样的生活,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是什么样的。而这种了解,反过来又能帮你重新做出今天眼下的种种选择。
在我们寻找自己的路上,或许是没有终点的。所以,你不必因为自己错过了青春期,又或者错过了成年初显期而感到惶恐,也不必为了快一点抵达而焦虑不安。因为“人生很长,你不用急,也不用慌”。
“Take your time and be patient. Life itself will eventually answer all those questions it once raised for you.”
另外,“找到自己、获得自我认同”这个任务,很可能是持续终生的。
其实,就像Marcia(1964)所说,这可能是发展阶段理论常常会给人带来的错觉。人们会觉得一个阶段的危机解除,任务达成,便可以一劳永逸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尤其在自我认同这件事情上,即便人们在某个阶段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对自我的认知,这也并不意味着从此不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