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什么导致了医疗过失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医疗过失。
我们从会诊谈起吧。
就医的第一步往往是会诊,医生询问病情,配合相关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之后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往很多关于“医疗过失”的研究,讨论的都是住院患者,大概是因为住院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过失导致的后果也会更为严重,从而更容易曝光,还因为住院患者在住院时间段要进行大量的检查,有大量的病情数据被记录在案,所以更容易追踪。
而门诊患者可能就在医疗换环境待了15分钟,很快就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了,其中的误诊和过失不太容易被人留意和追踪到。
有一组数据,美国会诊的准确率在90%左右,考虑到医疗领域的复杂程度,90%实际已经是一个令人宽慰的数字了,但如果考虑到医疗过失的后果,这剩下的不准确的10%仍不容小视。
在门诊会诊可能是一件几分钟就完成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快到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在医生角度,这几分钟,他们要做一系列的思考和判断。
“要在暴风雪中找一个雪球”,比如面对一名无精打采的患者,医生要用几个问题就确认,他是睡眠不足吗,还是贫血呢,或者是甲状腺功能减退,他有抑郁的可能吗,有胰腺癌的可能吗,等等。
很多人觉得问诊是来看自己得了什么病,但其实对医生来说,大部分情况下,一次问诊不足以确认疾病,医生更重要的是确认病人的病情严重还是不严重。
如果严重,那就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如果不严重,那就再观察一段时间,或是做一些简单的初步治疗。
比如以腹痛为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果没有便血、呕吐等情况,也没有伴随体重下降或发热,那最合适的做法就是观察一段时间,好转了就不用担心了,没好转的话,再可以安排内镜检查。
没必要一上来就做内镜检查,因为内镜检查本身是有副作用的。但恰恰就是这样谨慎的留待观察,导致了过失的可能,因为我们诊疗的制度设计中,并没有考虑“留观”这回事。
一个患者,可以随时去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当他的病情好转,他不大可能会再找原来的医生复诊;
当他病情恶化,他则很可能会去急症室,找另一位医生,于是我们很难追踪他的病情情况,也就很有可能导致误诊。
美国内科医生哈迪普·辛格曾做过一个研究,他假设,在第一次就诊后、两周内接受第二轮医疗服务的人,更可能被误诊。
他设计了一份电子病历,并在这个病历中设置了一个自动触发器,当使用这份病历的患者在两周内去找了另一位医生就诊、住院,或者是去急症室或紧急护理中心就诊,系统就会发出预警。
一旦收到预警,研究者会手动查看病历,进行医疗评估,查看病历中是否有任何可以指向误诊的内容。
辛格追踪了212165次就诊,结果显示,总共有21%的人出现了误诊,这21%的误诊人群中,两周内接受了二轮医疗服务的患者占了5%,而没有接受二轮医疗服务的对照组,则只有2%。
这也就是说,辛格的假设是正确的,不固定的就医行为、难以追踪的病情,这些确实提高了医疗过失的概率。
做研究都可以借用技术手段来追踪和预警,那在实际过程中,不也可以采取这些措施,避免医疗过失吗?
美国的医疗行业考虑过各种技术手段,但效果都不如预期。
美国医疗行业最常学习的对象是航空业,因为那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的行业。
早在1936年,美国航空业就指出,尽管人为错误是导致坠机的直接源头,但我们不能只追究作为错误源头的个人,我们更要追究的是导致错误的系统,要引入各种制度和技术手段,来保证系统的稳健运行。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航空检查清单应运而生,清单列出了所有飞机起飞前应注意的事项和步骤,以供飞行员检查和确认,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飞机失事和人员死亡的数量。
医疗业也借鉴了这一项成本低廉又易于实施的清单制度,设置了如洗手清单、查房清单、手术室检查清单等各类清单,它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2009年的一个研究显示,使用手术室检查清单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从11%下降到了7%,死亡率从5%下降到了0.8%。
但后来又有研究表明,这样的效果因地因人而异,在有明显等级制的医院,清单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因为真正保证清单发挥作用的是一群在第一线工作的护士,当护士们只是按照上级要求执行清单,他们既没有权力调整清单,也没有权力监督清单实施的时候,清单的作用就很难再奏效。
后来,医疗行业还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比如采用电子病历,以及借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算法来实施诊断等等,以此来避免人为错误,但效果依然不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电子病历,它保证了诊断信息被清晰可辨地记录,同时还保证了这些信息被随时检索、调用和追踪,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人员处理医疗信息的方式。
以往医疗人员手上只有一张空白的纸,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诊断思路记录和处理信息。
但电子病历有它自己的顺序,它要求所有医疗人员按照电子病历的顺序来记录,起初是作为记账系统开发的,即使是最好的电子病历也不像临床医生那样思考,它最大的问题是碎片化。
诊断的过程是一个把各类信息整合起来的过程,但电子病历做得恰恰相反,它要求医生把信息强行纳入一个刚性结构——化验结果在一个地方,放射学结果在另一个地方,会诊结果又在一个地方。
电子病历带来的一个更大的影响是,它强调一切必须记录在案,让医疗过程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文档,最终医疗甚至被这些文档所支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