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点大学大学,考研,学习

这三种人直接劝退考研

2020-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凯字东洲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2020年全球经济却遭遇寒冬。

教育部为了减轻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决定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随之而来,考研的热潮必将不断升温,成为时代的洪流。

蝴蝶能在狂风中借风上青云,枯叶只能随风飘荡,直至消逝

缺乏判断力,不计成本地选择考研,注定是一场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独自狂欢。

这三种人,我劝你不要考研。

1.对于读研一无所知。

若你只是单纯的认为读研是做做研究,帮助老师发表论文,却对所学专业的课程安排,学科设计,就业前景一无所知,那这无异于盲人摸象。

要读哪些书?要做哪些实验?要发表多少什么样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倘若对这些问题不甚了解,却盲目考研,那这与四年前高考填报志愿的你,有何区别?

有位学长跨专业考到心理学,兴冲冲地准备做心理咨询。导师一盆凉水,帮他“照亮”了现实。

等待他的不是布置温馨的咨询室,而是枯燥重复的实验。每天用圆规画着圈圈,测量自己皮肤上多远距离可以感觉到两个痛点。

疲乏的心,近乎失去痛感,只流下悔恨的眼泪。

2. 家庭条件不太理想。

无论是古代学堂,还是今朝学府,读书都是昂贵的。

读研也是一种投资,但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筹码,也无法承担失败的风险。

本科室友选择一所两年5.8万的211学校读研,但是考上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

只因为本科就办理助学贷款,家中父母双双六十多岁,高昂的学费是父母难以承受的重担。

而这一切,与“读书万能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不计成本地投资,既是孩子逃避就业的幌子,也是父母在乡里街坊引以为傲的遮羞布。

这种投资,往往颗粒无收。

3. 以为读研后万事大吉。

以为取得了研究生毕业证,就能在就业竞争当中突出重围,高薪工作任你挑选。当这种错误的思维主导你的研究生生涯后,你既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最后更无法逃脱血淋淋的现实。

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三年后在就业中也会遭受多层降维打击。

一纸文凭固然重要,但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不可能依赖于校园里的知识度过这一生,只有打造坚持体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才有望不被时代抛弃。

我们不是预言家,可以洞穿未来;也没有哆啦A梦,可以拥有百宝袋;更不是生在罗马的幸运儿。

每一个重要的抉择都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因为普通如你我,并没有多少试错成本。时间,一晃一晃的就过去了。

当然,若你能够自己供养自己,承担失败的苦果,并且不后悔这条研路。那么,请便。

美国作家塞林格说:成熟的人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不成熟的人为了理想可能牺牲自己。

只愿你:

少一些随波逐流,

多一些特立独行;

少一些人云亦云,

多一些理性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