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3】教育目的

2021-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银老师
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一、教育目的

1、定义

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狭义:是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2、特点

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1) “为谁培养人?”------“为哪个社会、阶级服务?”

(2)“培养谁?”------教育对象“成为哪个社会、阶级的人?”

(3)在哪些方面发展------教育对象“有哪些方面的素质?”

社会性和时代性(历史性)

3、类型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从教育目的的特点来划分

1)价值性教育目的:价值判断意义--价值取向--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2)操作性教育目的:实践操作意义--具体目标:短期 中期、长期

从教育目的的要求特点来划分

1)终极性教育目的 —— 理想的教育目的 —— “完人”

2)发展性教育目的 —— 现实的教育目的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种要求

从教育目的实际所重视程度来划分

1)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权利机构确定,经组织程序——政策法令

2)非正式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

4、功能

前: 导向功能:确定教学目标 

中: 调控功能:修改教学进度

后: 评价功能:评判教学效果

二、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1、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2、基本价值取向

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劳,注意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基本思想与含义: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工业化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内涵丰富,突出表现: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能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

4、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要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

(1)新的方法论指导:科学的认识人的全面发展

(2)指明方向:为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