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死理性派想法

我不卖课,现在不卖,以后也不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39人  画酒

最近分享了许多写作方面的干货,很多朋友很惊慌,并因此产生了疑问——“我去,这个画酒怕不是想卖课吧?”

放心,“卖课”这种没创意的事情,我绝不会做。

现在不卖,以后也不。

为什么呢?

1、一个逻辑硬伤

我是个写小说的,也写写零碎文章。

除非单纯依靠“写作”手段,带来大量睡后收入,让我实现财务自由,否则,我没有什么资格给任何人,包括新人小白,开设什么付费课程。

绝大多数写作授课人也没有这个资格,靠嘴吹出来的“云过万”流不算。

而倘若我已经完成目标,实现财务自由,我也不会差课程付费所能带来的这点钱。

因为以彼时所拥有的资金、眼界、以及功底,有的是比“卖课”高效得多的收入渠道可供挑选。

为什么绝大多数写作者开设的课程不靠谱,原因也正是如此——他们自己也做不到真正地用写作实现财务自由,其收入的大头不过是来自依靠营销包装(或许包含一些文案写作内容)所开设的那些“变现课”。

开课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听课人有那么容易做到的话,就很逗了。

很多大V同样不足信。

一个老段子我想大部分人都听说过。

一个年轻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告诉他:我想当副总裁,因为我是比尔盖茨的女婿。

于是总裁答应了。

然后这个年轻人又找到了比尔盖茨,告诉他:我想当你的女婿,因为我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于是比尔盖茨也答应了。

这个段子可以作为模拟大V产生的计算认识论引擎。(通常由计算机完成的对假设群体的模拟称为计算认识论引擎,简单点说,也就是想象实验。)

即使是大V的课程(不代表全部),你也很难得到自己需要的,因为在知识经济的风口,有太多太多的猪已经飞得很高了,你站在地上,已经很难看清,那到底是猪,还是神。

这种变现方式的本质,不过是“割韭菜”罢了。

2、你是我的朋友,而不是一棵韭菜

每当有读者关注我,我都会感觉很开心。就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似的。

毕竟作为一个自闭、还有点自视过高的写作者,朋友实在是不多。

作为一个典型的INTJ。现实中的大部分社交对我而言太过喧嚣,网络上非即时性的思想交流是最舒服的。

所以我把你当作朋友对待,期望你看我亦如是。

我提供有趣的观点、有用的工具,你支付以片刻的时间与注意力,这便足够。如果比较满意的话,留下一两条评论就更好了。

公平交易,两不相欠。

一切关系,包括友谊,唯双方平等、互利共赢,才最能长久。

谢谢你陪我走过许多冷寂时光,写作之路因你而不再孤苦。

你是我的朋友,而不是一棵韭菜。

贪占朋友小便宜的事情,我不会做。

3、来,一起开车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没有那么多卖写作课的人,那么我也许会觉得“卖课”这种手段还有点新意。

但现在它已经烂了大街,就太没劲了。审美过度疲劳,甚至看到一些相关宣传海报(尤其是要求转发朋友圈的)都想作呕。

通过写作变现,实现财务自由,有的是其它路子,划掉一个也没什么。

我的博客存在的意义,也正在于——探路,并提供你在路上所需要的,比如车。

因此,在这里你能看到下述内容:

1、拿来即用的工具式干货:

道理众所周知,干货才是王道。

讲一些无法反驳的空泛道理,而不提供真正能够解决痛点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

而“工具”的最大特点是拿来即用。

我要去很远的北方。你指了指路告诉我,想去北方,那就得向北走——这显然是一句废话,而目前的大部分写作授课者往往只会说这种废话。

很多人想卖给我一个指南针,告诉我这样就不会偏离方向,而实际上我更需要一辆耐操的车,油门一踩,就能上路,而不是在老村口徘徊摸索。

“车”,意味着一切旅途中所会用到的各种工具,它们是复杂的,可能还有点零碎,但很实用,能在实现“前往北方”这一目的上,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写作贵在恒心毅力,有人成龙,有人成虫。网文大神能坚持每天写一万字。你能吗?你做不到,所以不会成功。所以,你必须每天坚持写作一万字,坚持不了,就不用谈什么成神了”——这就属于无用道理。

“日更一万/时速四千,网文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深度分析卡文原因及解决方案,使用图层工作法,保质保量提高写作速度”,便是拿来即用的工具。

鉴于工具提供者实在不多,于是我决定变成一个。

2、深度思考的反从众新知:

一旦某种事物形成潮流,那么个人的观点便很容易被潮流代为决定,走向或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标新求异、强行否定的两个极端。

就像已经成为潮流的“写作变现”。

上文谈过“变现课”的逻辑硬伤,这里再谈一谈单纯为反对而反对的狭隘视角。

前些天我遇到了一个人,带着一身“众人皆浊我独清”的优越感,大谈“写作变现之浮躁、媚俗、扭曲、动机不纯,满是铜臭”。

充满情绪的偏见

随后我问他:

写作,对某些人是爱好,对某些人是职业。绘画、音乐、雕刻、摄影等等等等,无数行业同样如此。

你会说出售自己的雕刻的人失去本心吗?会说凭借音乐养活自己的音乐人失去本心吗?同理,还有接商稿的画师、摄影师?

怎么到了写作这里,就失去本心了呢?

仅仅因为你自己也是一个写作者吗?

还是对“写作”这一职业的歧视?

还是说,一切与艺术有关的行为,都不应该商业化,全凭用爱发电,不然就等于失去本心,那么创作者的收入来源又如何解决呢?

写作也是一个职业,仅此而已。无论是卖文案、卖小说、卖评论稿,无数人以文字谋生,包括许多伟大的记者、广告人、畅销书作家、小说家。

这没什么好指摘的。下三滥的作品你可以骂,把努力产出优质内容的创作者一并地图炮进去,就不对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的回复

当然,他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观点的局限性,并把论战从先前的“对错问题”转化成了他的“面子问题”。并凭借出色的无根据臆测能力,对我大肆攻击。

一旦一个人发表言论是为了“保住面子”,而非“完善认知”,给人的感便是一个“帅”已被吃、大势已定,“兵”败垂成却又鸭子嘴硬不愿认输的象棋手,硬着头皮,昏招迭出,不惜打脸,一步一步继续表演滑稽戏码。

多次打脸过后,不惜变成阿Q:

由此可见,被潮流挟裹的人,思维能力是多么滑稽可笑。很容易“自挂东南枝”而全不自知。

做到理性、深入、缜密的思考并不容易。因此,分享一些未被潮流挟裹的思考角度,对于认知层级的升级是有必要的。

若工具式干货是“车”,高层次的认知则是“车技。”

看到自己在过去所看不到的,才是真正的成长。


历史文章:

《日更一万/时速四千,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适合写作者的有效阅读方法》

《写作者的外脑:三个工具,帮你建立素材库》

《90%的写作者,没想过日更的危害》

《孤独吹与反合群的愚蠢与浅薄》

画酒,科幻作者,网文小虾,一个乐于分享写作者视角的INTJ。

由于近期在筹备新书,博客更新约为每周一篇,以后不那么忙了,功底也进步了,便会增加频率。

永不卖课,放心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