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固执

2024-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logictuili

我们一定听过身边的人被他人评价固执。固执指对人或事物所抱固定不变的看法,它表现在多方面,譬如最令人头痛的固执:某人一股犟脾气,活在唯我独尊的世界,凡事按Ta自己的想法来,并强行要求他人按Ta意愿行事,不听取接受他人意见。

 

固执的人常自以为是,做错事从不自我反省,甚至搬弄是非,推卸指责别人不是。站在Ta个人立场上看的确永远如此,一旦别人不按Ta所说的或所想的去行动,Ta便认为别人蠢。这个世界绝不是非黑即白,矛盾冲突双方站在各自角度上看均无过错,仅以个人立场去评判问题只会片面,这类人首先需学着换位思考。(谈换位思考

固执的人看待事物往往无法一分为二比如邻国日本做过许多令人发指的行为,但不代表它所有国民全是坏人,没必要将它的语言、文化、礼仪、商品等统统排斥斩断。又例如某人做过一件极度不耻的事情,经新闻媒体夸大,大家就认为此人毫无可取点(有污点直接落入谷底),对Ta仍存好的一面如坦诚、勇于担责等视而不见。

某些固执看起来毫无缘由,实则为了面子尊严甚至难以启齿的理由,有些来自成长过程中的偏见,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有些时常纠结于一些非重点,造成周围人认为这人总说不到点子上,实为好面子掩饰缺点。譬如新婚妻子问丈夫厨房水管坏了怎么办?丈夫不知道怎么换,但又碍于刚结婚面子过不去没法明说,他知道换水管得关水阀,于是装出很懂的样子详细说出怎么找家里的总水阀,顺时针扭动关闭,至于换水管怎么操作、该换哪一截等他不懂的一句话带过。中国特色习俗面子——当面给红包时双方喜欢互相拉扯无数次,好像红包是烫手的山芋,争输了极其丑陋丢人。当两人为某事争执不下时,途中即便发现对方好像更有道理,也要找其它理由来争赢,纯粹为面子之争,少数人过度逞强好胜,对“争赢”这个行为抱有强烈执念,一旦发生争执,无论大小事宜、轻重缓急,只要公共场合还有其他人在(包括QQ群、微信群等,有其他人知道该争执),Ta一定要孩子气似地在场面上争到对方“不还嘴”为止。

生活中的隐性固执:

心里有话非讲出来不可,甭管别人听不听得进去(聊天工具不管别人是否看),否则话憋肚子里总无法释怀

守着一套有效方法永久不变,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当Ta摸熟一套教学模式后,重复几十年不变,硬要所有学生按Ta的方法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拒绝尝试其它新的教学方式。

当某种行为重复多次成为习惯并根深蒂固,有一点点打破常规的行为即遭到大脑强烈排斥,不得不说也算种小固执。譬如习惯用手机端购物的人,一旦用平板或电脑便不会网购了,嫌麻烦懒于去学,家里新添一设备不知道看说明书安装使用,让家人搞好后再教会Ta,对新事物缺乏适应性(随年龄增长易产生此类固执),总以“不会”为由拒绝尝新,再广泛些,日常生活模式一成不变,拘泥于同昨天一样上下班、吃饭、娱乐、睡觉。

当固执发展至一定阶段量变质变为偏执。譬如私生粉穷追不舍仍无法引起偶像注意走极端,追求异性时不懂得适度与放手,行为逐渐走向疯狂,有时甚至是妄想——伴侣衣服上粘了根头发就认定其有出轨行为。

当然,固执原为中性词,意味着有固执并非全为坏事,固执的人才有可能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下坚持正确主见,科研人员对某项事物锲而不舍才能有所突破终获成功。

固执的人,如果想尝试改变,首先得明白无常,万事没有绝对,即便之前的经历告诉自己是对的也不代表永恒对。其次试着遵从他人意志与选择,不再冲动与强控:尽管失望,仍接受多日前事先预约好,对方临时爽约带来的扫兴;给别人精心准备的礼物被拒收;晚辈不遵从长辈的意愿而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晚辈已成人且理性);追求的异性选择了情敌。最后扩大认知接受范围,从不以自己的观念评判指点他人开始做起:“这个人(陌生人)花那么多钱在追星上,真蠢!”改变想法成:“Ta可以花这多钱在追星上,这是Ta的自由,其他人无权指责干涉”;“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还是大学生呢!”调整成:“学历再高都不意味着全知,有不知道的事很正常”;“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懂个屁呀!”改成:“年轻人只要还在不断接触新事物,总有年长人未曾体验过的经历”;“微信支付宝都不用,还是当代人吗?”改成:“Ta有选择APP的权利,用不用是Ta的自由”。我们对所有一切全以自身认知经验来判断,别人同样也以他们的认知经验来判断,不能说我们对他们错,当我们评价他们错时反过来想想有没可能在他们心中我们不对呢?

做过心理评测量表的人有过体验,评测结果往往有好评鼓励也有差评建议,可以说只要是人,或多或少有其心理偏差,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不存在,同理只要是人,多少有其固执的一面只要不影响他人无需指责计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