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不以社会赏罚为念……
求生,尤其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求生,绝对有必要为实现外在目标暂时牺牲一时的满足,但不必因此而成为傀儡。最好的方法是不以社会的奖赏为念,试着以自己所能控制的奖赏取而代之。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必须完全放弃社会认可的每一项目标;相反,我们要在别人用以利诱我们的目标之外,另行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
从社会制约下解放自我,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时时刻刻发掘每一事件中的回馈。如果我们学会在不断向前推进的体验中找到快乐与意义,社会制约的重担就会从肩上自动滑落。当奖赏不再受外在力量管制时,权力就回到了个人手中。再也不必为追赶不到的目标而孜孜以求,或是在每个无聊的一天告终时,盼望明天会更好;再也不必为遥不可及的奖励受尽折磨,而可以真正开始充实人生。但光是放纵本能的欲望,并不等于摆脱社会制约,我们还得超脱肉体的欲望,学习控制心灵。
痛苦与快乐都属于可意识的范围,而且只在意识中存在。服从社会根据生物倾向而设计的“刺激–反应”模式,就是受外界所控制。无论是迷人的广告使我们对产品垂涎不已,还是老板皱一下眉头就使我们整天提心吊胆,都代表我们没有决定体验内涵的自由。因为体验就是现实,所以我们可借由改变意识来改变现实,如此一来,也就摆脱了外界的威胁利诱。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曾说:“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也曾写道:“外界事物令你痛苦并不是因为它们打扰你,而是肇因于你对它们的判断,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种判断。”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和困苦,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单枪匹马的战斗,谁都逃不了。
有一个说法很盛行,说成年人的世界是没有选择的,想辞职又得保住经济来源,想离婚又怕苦了孩子,想发展点兴趣爱好被说不务正业……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是真的没有选择吗?
是不是开始回忆过去了?
快回到当下,真相是:没有选择的背后,其实就是经由日积月累形成的潜意识里限制自己发展和活出来的信念系统。
它有一大套理论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要怎么做!
它也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内心到底想要什么?生命到底想要体验什么?
就如有很多人活在在“工作是痛苦的”的信念系统中,没有余力也没有勇气跳出来追求热爱。
但是,能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绝不是环境,而是个人的选择。
人生随时可以转身,转向自己感觉好的,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男主角的好朋友法罕听从了爸爸的建议学习工业。
然而,他始终想当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是男主角对理科的热爱感染了他,让他不顾家人反对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后来法罕果真成了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勇敢的拾起自己的梦想,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成就他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享受工作舒服开心的自己。
安裘密先生讲的,认识到你自己是谁,拿回自己的力量做自己!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随时转身改变,明白这个你将改变整个生活,你的任务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让自己开心,去到更高。
选择你的热爱,让自己开心,对自己所有的体验负责,而不是衣食住行都活在别人的评判中,别人说的那是他们的人生,与你无关。
也许现在看不到真相,但它却是生命长河很小的一部分,出发于内心,不用任何人来解释任何理由,清除别人和自己的评判,每件事情都是平等和完美的。
为自己内心做主,你随时可以转身改变,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感 恩 随 喜 打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