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晚饭后,去哥哥家串门,嫂子在看一部老电视剧《穆桂英挂帅》,苗圃和罗晋主演。这部剧有些情节我刷了好几遍,特别喜欢罗晋爽朗大笑的样子。电视剧正好演到杨延昭要出征御辽,要借穆柯寨的降龙木。穆桂英为了追到杨宗保,几次戏耍杨宗保这一段。
嫂子很着急,看到穆桂英给杨宗保一个假的降龙木,就问,为什么不给真的啥?最后挂帅了吗?要么就问,佘太君是什么人,怎么这么厉害。我就不断给她解释。后来她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历史学的不好,一点都不知道这些。
其实,这些都不是历史书上学来的,是小时候从小人书上看来的。
小时候,我们在村里一所不完全小学上学。学校里一共有两间教室,一年级一间,二年级和三年级共用一间教室。二年级上课的时候,让三年级学生在教室外活动。就这样,两个年级轮着上课,于是,我们有许多课外活动时间。那时候,我们没有玩具,我们玩沙包,踢毽子,跳飞机,耍狼吃娃娃(类似下棋的一种游戏,在地上画方格,用不同的石头代表狼和娃娃,三只狼,十五个娃娃。如果狼把娃娃全部吃掉,就是狼赢。如果娃娃把狼围住,无路可走,就是娃娃赢。),抓五子,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小人书。
那时候小人书太多了,有中国四大名著,还有外国名著,也有一些好的电视剧改编的,比如日本电视剧《血疑》,中国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高山下的花环》等,其中就有《杨家将》。杨家将是一个系列,分很多本。有《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等。通常这里借一本看看,那里借一本看看,就这样,断断续续的七零八落的,了解了许多杨家将的故事。对读书的兴趣,也是从那时候形成的。
那时候,村里很多人家才刚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买课外书。我们上学用的课本,也是宋庆龄基金会捐赠的。家里有上中学,上大学的哥哥姐姐们,他们的语文课本就成了我阅读的工具。有时候,偶尔从伙伴们手里借一本书,通常只允许看一个晚上。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照明电,我经常点着煤油灯盏,连夜把书读完。就这样,东借西借的,到小学毕业,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西游记》、《镜花缘》等很多名著也读过。
后来到镇上读初中,到县城读高中,这种爱读书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中外名著,可以免费借阅。即使在学习最紧张高三,我也没有放弃阅读。
后来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放弃过阅读。即使再忙,我也要抽出时间来读书,那怕十分钟也好。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诚然,读书是应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戒除浮躁和空虚,让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始终保冷静的思考。
养成读书的习惯吧,趁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