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写手册人人访 字字句句皆芬芳
“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追寻理想,超越自我。要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要重视师生的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只要行动,必有收获。”这是新教育实验一直在强调的,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的。
为扎实落实师生共写随笔这一新教育行动,新学年伊始,我便在班里开展了师生共写随笔活动。为化解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尴尬,我提倡学生写日记,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通过写日记来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同时反思自己,在思考中促进学生超越自我、丰富人生。
为了激励孩子们坚持写下去,我还准备了《共写手册》,师生共同书写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感悟,共同学习、提高。
当你某天想和同学分享交流,就可以在手册上写下你的故事。无论是学习感悟,还是家庭生活方面、读书心得、对老师的情感或教学方法的看法、一种思想或方法的获得、摘抄名言警句、学习心得或对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的认识等,只要你想分享,都可以记录下来。经过讨论,全班同学一致同意,将《共写手册》放置在教室图书柜,方便读取。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共写手册》也遭遇了“开头难”。学生跃跃欲试,却又彼此观望,没人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在手册上分享。为了开好头,我在手册扉页上写下了第一句话:共写手册众人访,字字句句皆芬芳。意在指引学生翻阅手册,从记录中学习他人,提升自我。在班会中我还提出,前三个在手册上分享的人可以得到抽奖的奖励,要知道,平时只有默写五次全对才有机会抽奖的啊!这一激励,果真有效,从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知道,手册终于派上用场啦!果不其然,第二天翻开手册,上边已有同学留下了自己的分享,记录的正是《共写手册》诞生前后的故事,还表达了自己想尽快看到其他人分享的愿望。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共写手册越写越厚,我时常翻阅这本手册,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对提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次翻阅中,我无意中发现了卫生委员写下的一段话——“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每次检查都还被扣分呢?”他这一问,深深感动了我。卫生委员是个特别内向又极其尽责的小男生,自上任以来,任劳任怨,分配清扫任务、摆放卫生工具、及时督促各小组完成卫生清扫……小小年纪表现出其责任与担当,在发现问题时还能做到这般自我反省,不由让人动容。了解情况后,我及时与卫生检查小组做了沟通,分析扣分原因,针对此问题召开主题班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如何保持班级卫生召开了激烈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清扫只是第一步,保持才是搞好班级卫生的关键。达成共识后,同学们一起努力,看着日益好转的卫生状况,看到评比栏上越来越少的扣分项,卫生委员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这件事不仅让我见识到了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威力,也意识到了《共写手册》强大的桥梁作用。之后我翻看手册的频率越来越高,时不时在学生的分享后写上几句话,或是鼓励,或是期许,这也让我与学生的相处愈发融洽。自从有了《共写手册》,腼腆的孩子也逐渐敞开心扉,与大家共同学习玩耍;也是在手册的引领下,我看到了学生的不同面。
班里有个小女孩,总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印象中的她,总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有着同龄人罕见的冷漠疏离。她在手册上的第一篇记录是《北极熊的眼泪》,记录下了自己读到的故事——由于冰川融化,北极熊的活动区域日渐萎缩,两只北极熊与母亲在浮冰上苦苦挣扎。母亲与姐姐为保全小熊,先后离开浮冰。随着浮冰的游走,奄奄一息的小熊终被人类救下。躺在甲板上的小熊,泪眼朦胧中似乎看到母亲在向它招手、微笑……故事的末尾,是小女孩的情感体悟:“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保护环境,那么,地球就不会一直变暖,北极熊也就不会和母亲分开,它也不会流泪了。”
虽是短短数语,却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对动物的热爱、对环保的热心。抓住热爱动物,心系环保,我对这个小女孩进行了表扬,同学们给予了她热烈的掌声。看到她满脸诧异到会心微笑,我对她的印象也慢慢改观,也是从这件事之后,她的日记越写越好,分享到手册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冷漠疏离不过是她的保护色,小小年纪,有谁愿意一直封闭自我呢?她能与小伙伴打成一片,能够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们的手册功不可没。
这本小小的手册,记录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记录下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也记录下了我们师生间的共同成长。刚开始学生的日记及手册有些写的还不错,但假大空的倾向比较严重;还有些同学态度非常地认真,但表达能力不够,记录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显得杂乱;还有详略不当,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在充分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前提下,我开始对内容进行规范,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提高写作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面对面的谈心与指导,每次看了学生的分享后,我都喜欢与一些同学聊天,谈他们记录的内容,谈他们的情感。交谈时我倾向于和他们交流为什么写这样的事情,当时怎么想的,以及事件中的一些细节与情感等。轻松自在的谈话氛围,学生毫无顾虑,将心里话一股脑的倾诉了出来,而这些正是文字没有记录下来,也是他们的分享中无法表达出来的。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考虑进所说的这些内容,理清思路后再提笔,这就是习作前的构思。也会挑选好文章,以读促写,让学生在读书中自我体会、总结作者如何构思行文。至于在记录时如何做到详略得当、怎样突出细节,这些都能在轻松的谈话中得到解决。
学生写的认真、规范,我的细致点评自然也会跟进,从朋友相处之道,到行文构思、情感表达,我总会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鼓励。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太多了,记录中也会有我不曾听闻的故事。有时为了弄清楚学生记录的事情,我也会向他们请教;有时我也会在手册上分享班级故事,让学体会不同角度写出的故事有何不同,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生活;所谓“教学相长”,我们的《共写手册》也见证、印证了这一点。
除了与学生共写外,我还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大家写作随笔的激情。利用现场发生的事件当堂作文;学生互相读随笔,写感想;朗诵随笔比赛;请写的好的同学谈自己的随笔创作经历与体会等。虽然是些尝试,但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每次我都会告诉学生要从身边人、身边事写起,写班级、家庭、学校里的故事,写自己看的书、老师讲的故事、自己的想法与感悟等,引导他们懂得“言为心声”,用真情实感来写。不要将写日记、做分享看作一项任务,要将情感倾注进所写内容,让文字成为情感与思想的体现与流露。时常告诫学生,看到手册里的分享,要学会自我反省,所谓“我写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有反思,才能让文字的表达更深刻,才能给更多人带来启迪。由于学生的记录全都源于生活,分享的都是身边的故事,我们的《共写手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融洽了同学关系,沟通了师生感情,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师生共写随笔作为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是记录、反思师生日常教育和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自助成长的重要途径。师生共写随笔,可以记录成长、反思行为、倾吐秘密,也是师生沟通的一座桥梁。随笔要想写的精彩必须活的精彩,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记录下点滴感悟、成长,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成长。我手写我心,让共写成为常态,这也许会成为是语文走出“困境”的一条路,让小小的手册成为师生情感的纽带,让共写的字字句句芬芳孩子的成长道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