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

不曾优秀,何以拥有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54人  果然越来越好
图片来自网络

不曾优秀,何以拥有。

这就是早晨醒来后盘旋在心里的一句话。

文字自有其魅力四射。

经历的美好,感动的当下,都需要文字表达,像摄影一样,定格讲述出精彩故事情节。

漫步简书读一些文,感受文字描绘的画卷,宛若画中游。

“叶子一天天被秋染黄,在阳光的照射下柔和多情。在清澈微风中,心情也会变得明媚起来。

随手拾起的银杏叶,脉络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延续。

只见上千幢特色民居鳞次栉比,收割的稻田冒着滚滚浓烟,这里的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夕阳西下,大海草山的晚霞染红了天边,落日一点点躲进了山的后面,安静祥和。”

(文摘于 吆五 转发的一篇文《为什么我想再去一次云南?》原创: 柒公子)

读这篇文,是偶遇。看到文中描绘的美景,画面感极强,在文字的引领下,仿佛在看一幅徐徐打开的美丽画卷,真是美不胜收。

尤其是夕阳西下的画面,大海,草山,晚霞……安静祥和,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简直是陶醉其中,景不醉人,人自醉。真是太美。

在感叹文字的美的同时,自己也在反思,为什么看过那么多美文,感动了一次又一次,自己怎么写不出来?

还有读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困惑:读过那么多书,怎么都记不住?很容易就忘记了,如果不是去刻意诵读的话。

对此现象,有这样一种说法:读书之后忘掉是正常的,你读过的那些书,都内化了转变成能力了。

这样的问题,不只自己遇到了,其实别人也遇到过,并且进行了质疑和进一步的深度思考。

《好好学习》p026提到——

“现在看来,这个结论是多么荒谬:我记不住书中的字不要紧,可是连书里说了什么也记不住啊!我连自己读了什么都记不得,还能内化成能力?”

是呀,为什么会这样。自己以前也听过,却怎么不曾质疑,还“傻傻的相信”这些“道理”。或许不是不曾质疑,而是不愿费力去追根问底,寻求答案的功夫。一种懒于思考的借口罢了。

“事实上,内化成能力的知识,是最忘不掉的。那么没什么我们经典的读书方法——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树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掉。我们读书,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可这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行为。”

原来如此,是我们的努力方式不对,不了解大脑的记忆规律。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有经验联系起来,读书并不等于背书。大脑这种记忆特性,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这就是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不必刻意去硬记,而是找寻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立结构,让知识系统。只有理解了,才是真的有用的。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