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别被“圈子”泡了!
去年,我参加某时间管理主题活动时候,向一位伙伴请教学习心得。他回复我说:时间管理就是个圈,你泡久了,方法就掌握了。当时,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但不知道怎么做。
是呀,有一个词叫“耳濡目染”。即便你是一个菜鸟,在高手如林的环境里待久了,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想,这也可能是这几年社群火爆的一个原因。当然,也有另一个原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但昨天参加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线下活动之后,有了新启发。我发现自己对这个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明白怎么泡圈子,而且知道如何不被“圈子”泡。
这个启发来自拆书家加一的拆书,他拆的是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书中的一个片段,关于二八法则在人际关系上的应用。这本书前段时间也曾读过,并且也写了篇读书笔记,但这一次又更新了自己的理解。
01
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脉给你带来80%的价值。人脉到底有什么价值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也就是提供情感支撑;第二,信息获取;第三,分享资源能力。这里,主要想说第二点和第三点。
首先说分享资源能力。前面的伙伴说了:时间管理就是个圈,你泡久了,方法就掌握了。关键是如何泡呢?圈子的价值在于人脉,而人脉的本质在于交换彼此的资源与能力。
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怎么做呢?第一,你要告诉你是谁,你有什么能力,也就是自我暴露;第二,做一个帮助者。也就是你要为这个社群的其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我以前知道一句话:付出越多,回报越大。现在更加理解这个道理。你在付出的过程完成了两件事:第一是自我暴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你;第二是帮助。你的付出解决了其他人的问题。
这个时候,可能伙伴有问题要问:我没什么能力才参加你这个社群的呀,那该怎么办?
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只不过大与小的区别。举个例子,拆书帮的线下活动,作为学习者,主动的自我介绍,这完成了第一步,自我暴露。第二步,你可以分享自己的绝活,如果没有绝活,你可以问活动的组织者,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等等。比如引导其他学习者。这就是帮助。
随着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与拆书帮有了深度的链接。你成了拆书家,这个时候你的资源有了,你的分享能力也提高了。最后,达到了你来参加拆书帮的目的。
02
接着来说信息获取,也就是提高信息的效率。
怎么提高呢?成甲老师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重复关系与非重复关系。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读大学的时候,你和你的室友就属于一种重复关系。你们有同样的爱好,彼此的朋友都认识。你和其他学校的同学就属于一种非重复关系,你们相互不认识,而且彼此的朋友也不认识。
你如果想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关键是找到自己的非重复关系,并且把他变成重复关系。
比如你想学习其他学校专业课程,但网上有没有。那么认识这个学校的同学,进入他们的圈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完成了第一步。还需要完成第二步,转化。怎么做,加这个同学的微信,自我暴露,分享等等。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提供能力与资源。通过一系列方式,你进而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的老师,最后达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
这可能会被人认为太功利,但我想说,为了学习,功利一点又何妨。
03
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但还没有完。
今天的标题是“小心!别被圈子泡了你”,我不是标题党。取这题目有两个意思:第一,你要懂得如何混圈子,第二,你要明白跳出圈子看圈子。
什么意思呢?成甲老师在这个部分的结尾段落说了一句话:我们人脉圈中那20%的关键人物是谁?答案是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注意到一个关键词:差异。
是的,当我们在一个圈子混久了之后,相对而言,在这个领域的资源差异化也就消除了,非重复关系变成了重复关系。这个时候,你还要不要继续泡圈子呢?
我的答案是:看情况。
第一种情况,这个圈子已经非常熟悉,你已经掌握了核心技能,关键是你的目的就是学习拆书技能。比如说拆书帮。你成为了三级拆书家,掌握了拆书技能。那么我的意见是,你可以选择离开。铁打的营,流水的兵。虽然觉得很残酷,但这才是人生。
第二种情况,和上面情况相同,但不同的是你目的变了,不仅仅是学习拆书技能,还希望成为拆书帮中运营的成员,甚至发展成职业拆书家。那这个圈子,你继续留下来。
最后,我还想补充成甲老师的观点,也就是重复关系与非重复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在前面举一个例子:大学室友是重复关系。但随着大学毕业,大家相互疏远,天隔一方。重复关系便转变成了非重复关系。大家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除了有同学之名,却无同学之实。因此,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再次转化成重复关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个道理,这可能也是一条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