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与漏洞
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搞金融那么赚钱?是因为一台叫金融的筹码机正好坏了,不停地吐筹码;
那为何现在搞金融又不赚钱了?那是因为赌场老板发现筹码机坏了。
现在那么多人想挤破头进入传说中的金融圈,甚至想跨行业转过来。在我看来,纯金融领域,要想真正地赚钱,无非是利用了规则上的漏洞。
在支票刚出现的那几年,靠着开假支票都能赚好几个亿美金;国库券刚出来的时候,也诞生了好几个亿万富翁。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意味着规则的不完善。而金融领域,则是过去几年各种“花式创新”源源不断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不断有新的筹码机在上来吐筹码。
所以,金融就是这么地赚钱,不论债券、股票、质押式回购、承兑汇票还是融资租赁,各种金融工具说起来初衷都是为了服务实体企业的,到头来都是用来给金融家们套利的。金融赚钱的本质就是套利,利用规则上的漏洞与不完善疯狂套取现金。
然而风水轮流转,随着漏洞越来越大,想要参与套利来分一杯羹的人也越来越多,管理者终于也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在想尽办法来堵住这样的漏洞。然而套利者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了。金融家从事任何其他工作都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他们所会做的也只有寻找漏洞了,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做一些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了。
所以说,很多投资大师(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投机大师”)也不见得是有多高明,而是恰好生在了出问题的筹码机的旁边。任何投资上的成功都有着运气的一面,甚至说大部分依靠的是运气。金融学,可以说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东西。简单是因为只要寻找漏洞就可以了,复杂是因为完全无法判断漏洞到底会出在哪儿。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发现周围学习商科的同学一进学校就开始不停地在实习,到找工作的时候仿佛都人手已经做了四五份实习了。我感觉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精神的巅峰,完完全全把学校当作了敲门砖,一个跳板,或者说完全是以工作赚钱为导向,而忽视了任何学校里的学习。
所以搞金融的人,心态往往也是最浮躁的,永远追求来钱快、投入少、产出快、风险小的工作,一旦他们所在的那个金融的细分领域不行了,他们立马跳到另一个漏洞更大的细分领域里去了,目的只有一个,一夜暴富。他们对工作完全没有享受,心里完完全全就是钱的奴隶,他们跳槽总能编出自己在过去是多么的牛逼。
搞金融的人,往往又是最喜欢显摆的,出手个个都是副总裁VP级别的,然而个个手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的,这是为什么?说到底,只不过都是掮客罢了,实际上,大多数人连中介掮客都算不上,因为他们不懂中介的规矩。
在我看来,金融里面根本不存在纯的资方与项目方,哪家机构敢说这钱完完全全都是自个儿的,又有哪个项目方说是只有项目没有钱的。实际上,金融里面只有套利者与反套利者,就是一种“猫和老鼠”的游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