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15: 后设程序 -具体与概括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著名的警言: “我知道你相信你明白了你认为我所说的,但是我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意识到了你所听到的并不是我的意思。”
在1987年格林斯潘上任不久,他就这样说过: “自从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我就学会了语无伦次加含糊其辞。如果我令你觉得过于明白了,你一定已经误解了我的意思了。”
今天分享的后设程序关乎谈话的“范围”,是这么一对:具体与概括(Specific vs. General)。
一个谈话比较概括性的人,在他们的谈话中会更加地抽象,他们会用一些概括的词,就好像从几万英尺的高度俯瞰全局。而更具体的人会谈到当时他可以看到、或者可以感受到的一些细节的东西。
Rodger Bailey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场景下:有15%的人相对具体的,25%的人是既具体也概括的,60%是相对概括的(我还以为比例最大的是具体型的)。
我以前有一位同事是一位比较典型的“概括”者,他对一件事情的描述通常情况下非常模糊,而且可能也是思维习惯的原因,他看待一件事情通常会从正反两方面来谈,这样更加让他的观点没有特点,别人听起来就是一堆糊糊,这样自然很难和他配合。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概括”型的人说话是什么样子的,(请勿见怪)可以听听曾仕强老师的随便一堂课,或者听一听某些组织的工作报告。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一个人说: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啊”,他是心情很美好,但给听到的人却不明所以,这是概括型的。
而如果“具体”型的人则可能会这样说: “今天我真是太开心了,一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别人送给我的玫瑰花,而且今天估计我的快递也要到了。你看这些粉红色的花朵多大,多漂亮,香味闻起来特别舒服。铛铛铛铛,我要赶紧洗一个瓶子,把它放到我的窗边,让阳光也能洒在花朵上,那我做起事来,心情该是多好啊!”
这一段话里面有很多形容词和副词,而且会不会也让似乎看到了粉红的花朵、闻到了迷人的香味,听到了那人快乐的脚步声?
通常情况下,因为职业的关系,大部分执行层的人是需要非常“具体”的,然后到了一定的职业程度,就需要增强领导力相应的“概括”力,而不拘泥于组织细节。
但是一个组织里,最有价值的人一定是那些既可以非常地概括、抽象,又可以非常具体、细节的人。他们既可以设计愿景、设计流程,也可以跟进执行,把最终想要的成果变得非常的接地气,具体可行。
所以很快识别出来对方的类型之后,你就可以用他习惯的方式去沟通,可以很快地建立亲和。他是细节型,你就提供一些细节;他是概括型,你就尽量从方向和全局去沟通。
反过来,如果你想帮助对方打开一些思路,那么反向操作,很快他所困惑的问题,就在你帮助下有了新的视角。
延伸阅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