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书屋一上就成爆文的简书首页简书官方现代诗伯乐收稿专题

儿时不懂天伦乐,读懂已是伤心人

2019-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槃蝶

童年的时候,很多犹新的记忆是非常让人怀念的。

那个时候,每家都是一对夫妻加一大串孩子,每天热热闹闹极了,更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孤独寂寞抑郁这类词的。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不锁门的,白天即使大人出工了还有一群孩子在家里闹,到了夏天晚上,几乎都是在外面露天地下睡,有竹床竹席竹椅等等,都可以在外面将究一晚上,所以记得整个夏天几乎连入户大门都不曾有人关过。

我们村是个大湾子,而我们家是个大家庭,父母厚道善良,一点土坯房四周连个院子的面积都没留,四面八方都被村里其他人挤得紧紧的都盖上瓦房子。

即使这样,丝毫不影响我们家一大堆孩子的成长,一个这样连门口都没有的土坯房里,父母加我们姊妹六个依然过得热火朝天的。

我们家不仅连门口都没有,连阳光都没有,那个逼仄的门口终年都见不到太阳。冬天的早上我们都是每个人端着个大碗到邻居家门口或站着或蹲着,边吃饭边嗮太阳。

而我们家因被四周的邻居包围在中间,更是从不曾冷清过。谁家干仗了闹矛盾了都会集体出动一并相劝安抚。

所以我童年的记忆里都是那些天天在一起的邻居。我今天就说说我们家的那些邻居吧。

先从后面说起,后面的瓦屋是陈婶一家,我们村是个大户,男人全都一个姓,因为五户以上都是一个祖宗。

就是说我们村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后代,最早是三兄弟,就是俗称的三大房,这三房人又生了很多儿子发展成很多房,然后就是就共一个太爷爷的又自称一个房头,这样派下来,一村人就是几户头的分枝,几乎每家都有亲儿屁儿的关系。

人家总说同姓家门是五百年前一家人,而我们村五十年前就是一家人。

扯这么多的目的是说男人都一个姓,我们区分每家每户大多用他家女人的姓来分别。

我家后屋里的这个陈婶有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典型的盼来儿子的家庭,四个姐姐都是一群很能干的女将,最小的宝贝弟弟不仅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四个姐姐的小心肝。

陈婶夫妻两从不叫对方名字,男的管女的叫疯子,女的管男的叫聋子,后来只要我们在哪里有人大喊“疯子啊”,必定有个声音应答“唉”,同样,有个声音喊“聋子啊”,必定也有个声音应答“唉!”。

这样的称呼在农村见怪不怪,几乎夫妻之间都是叫诨名,很少有称名道姓的,更不会叫老公老婆,对外统一都是称呼屋里头和屋外头。

屋里头指的是女人,屋外头指的男人,那时年幼不懂事,父亲和外人聊天说我屋里头怎么怎么滴,我居然不知指的我妈。

虽然陈婶那个金贵的儿子跟我是同年,倒是跟我在一起玩的并不是很铁。相反他那几个姐姐倒是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更深的映象。

这陈婶的大女儿嫁得好,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陆陆续续把几个妹妹都带出去了,最重要的弟弟当然也被安排很好,后来把这个瓦屋也是祖屋给卖了别人当柴屋,再也无人回来过,那个热热闹闹的家最先归于沉寂。

右边的邻居是秦老师,秦老师是外乡人,只因老公是蒋奶奶的二儿子,这蒋奶奶是有名的读书人家,她的几个儿子全是读了很多书的文化人,而且都是有很深的造诣。

这秦老师的老公是蒋奶奶最得意的儿子,是个大学教授可惜年纪轻轻就得重病,去世后,只有秦老师带着两个儿女在村里教书。我在没有归人的故乡里写过她的故事,这里就不赘述。

这秦老师当初和夏老师(蒋奶奶的三儿子媳妇)住一个土坯屋里,天天唇枪舌战冷言冷语的对峙长达十来年,直到后来夏老师的老公调外地教书,一家人都迁走了,剩下秦老师一个人又过了七八年,才被在外的发迹的儿女接走。

这个瓦屋后来也被卖了,给别人改建成二层洋楼,在我看来,那个楼房一点都没原来的瓦屋好,那个瓦屋出的可全是人才,如今连记忆都不剩。

左边的邻居是邱二奶奶,人称邱二娘,又诨名热二娘,年轻时可是大名鼎鼎的红人,凭着三寸不乱之舌当了多年的“职业红娘”,村里俗称媒婆。十里八乡的媒都少不了她来做。

在那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代,男女大都是靠媒人来撮合的,所以她更像村里的月老,一天到晚忙着牵线搭桥。

我记忆中最深的是邱二奶奶总是穿得好干净,头上不知用什么总是抹得油亮油亮的,每天都是精神头十足的说说笑笑,满面生风。她做的媒成活率极高,所以是很多年青男女的福音。

如今的邱二奶奶已是九十多的高寿老人了,老的实在是不像话,腿不知什么时候瘸了一条,现如今走路整个身子几乎匍匐在地上,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村里就数她和我老娘年龄最大,又是邻居,照说应该关系比年轻时还好。

可奇怪的是,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现在几乎不相往来,彼此话都不讲。问其原因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又备感心酸。

因为这邱二奶奶只有一个女儿,而且环境很不好,女婿又患重病,所以顾及她不过来,而我老娘有四个女儿,相比她那是强多了,在农村,年轻时比的是谁儿子多,谁家要是没儿子那可是抬不起头的对象,老了时比的却是谁女儿多。

她嫌我老娘女儿多比她有福些,心生嫉妒,就见不得我老娘提女儿。这也是看人不爽的理由?在老人心里难受的是没人想起备受煎熬。

其实我老娘身体好时还经常送吃的给她,甚至帮她做饭,可她还是不满,都黄土埋脖子的人了,咋还计较什么呢?唉,还是老了难的问题。

最后再说前面的邻居彭五奶家,人称彭五娘,只因我家辈分低,所以小时候不是叫奶奶就是太奶奶的。

这彭五娘和邱二娘是妯娌,都是五爹爹和二爹爹家女人,他们家兄弟五个,都很团结,有大事都是一起对外,小事也会内杠的。那时我们小孩子却喜欢经常围观大人们的世界。

但是彭五奶奶是我印象当中最温和最善良的妇人,五爹爹年轻时是队长经常整治别人,所以很多人都当着彭五奶奶的面骂她男人,她从不还言,更不会仗男人的势和别人对骂,这位彭五奶奶也从不吼骂我们,我们那时一群淘气蛋在他家如何天翻地覆都没见她发过脾气。

就这么一个隐忍内秀的好人却走得最早没得善终。其实彭五奶奶有两儿三女,应该是极好的命。

也许是男人太强势霸凌,也许是一辈子太过忍耐克己,才落下病根,到底是什么病,也可能她一直扛着没真正在医院确诊。

所以她等儿女都长大成家后,在该享福的年纪,却突然喝农药自杀了,这让很多人震惊,真是一个可怜的好女人呐!

后来彭五奶奶家的儿子都在城市买了房子,老屋也卖给别人当了猪圈。所以现在我家的老屋和邱二奶奶的老屋都被在原来的地基上盖了新楼房,儿时的回忆不在,而我娘和二奶奶两个做了一辈子邻居的老人还在。

虽然是邻居,但在分田地时,他家被划在上湾,我家划在下湾,所以我娘是下湾年龄最长的女性,邱二奶奶是上湾年龄最长的女性。

这些曾经充满了热闹的天伦之乐的邻居们,如今只剩下两个留守老人在村里见证着这一个时代的变迁。那些远去的记忆和后辈的儿孙们成了成了两个老人和老屋唯一的念想。

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这话适用任何人,不管是大人物或者英雄豪杰,还是小人物或者普通百姓,其人生无不是热热闹闹一番然后凄凉收场。

我们儿时那个家家户户充满着无拘无束天伦之乐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儿孙也许再也体会不到那个天天都是鸡飞狗跳,天天都是热气腾腾的日子了。

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步,心灵在不断净化(进化),有些东西仅仅是拿来怀念的,美好的东西是要有人记得的,我们都是滚滚潮流中的沧海一粟,除了伤感曾经的记忆,也感恩现世的安稳。

再见了故乡,请让我用拙笔记录下对你深深的爱和永远的眷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